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建材料 >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08-10 08:2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完整版】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 30 年来, 我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进程,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认真总结这些成就与经验, 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教育,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一、 30 年来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主要经历了恢复与初步建设、 曲折发展、 深入反思和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

 每个阶段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而理论上取得的突破与创新, 更加清晰地标示出改革开放 30 年来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脉络与前进轨迹。

 在此, 笔者从理论创新角度对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就做一总结和论述。

 (一)

 恢复与初步建设阶段(大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

  恢复与初步建设阶段, 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战略转移, 各项事业开始稳步发展。

 但社会上仍有极少数人打着“拨乱反正” 的幌子, 举着“社会变革” 的旗号, 从“右”的方面否定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为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转移上来, 1978 年后, 以“真理标准” 问题的大讨论为契机,

 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 团结进取的一系列论述, 冲破了教条主义的多年禁锢和“两个凡是” 、 “两个估计” 的束缚, 引导人们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与此相适应, 高等教育及理论战线也打破了以往的沉闷, 开始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

 本阶段,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以拨乱反正、 恢复建设为主线,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坚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试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

 主要表现如下:

 1、 重新确立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模式、 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

 1978 年 4 月, 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指出:

 “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

 他在 1980 年 12月 25 日党中央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明确强调, “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 形势教育、 思想教育, 包括人生观教育、 道德教育” 。

 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示精神、 特别是邓小平的重要讲话, 重新确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目标和方向, 明确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与此同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刀切、 大呼隆” 的简单化做法, 确立了 实事求是、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

 在教育模式上, 改变了过去那种运动式的、 口号式的、 急风暴雨式的方式, 代之以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说理教育、 引导渗透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教育方法上, 坚持寓教于乐原则。

 除课堂讲授外, 还采用了专题讨论、 参观访问、 社会调查和各种其他形象化的手段, 力求通过组织丰富多彩、 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 娱乐、 体育活动, 感

 染学生、 影响学生、 引导学生, 从而把党和国家提倡的方针、 政策渗透、 融化到各项活动过程中去, 用健康有益的思想文化占领思想阵地, 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2、 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在全国高等学校中普遍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爱国主义的教育。

 党的工作重点实现战略转移时, 为避免社会上极少数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打着“解放思想” 、 “民主、 自由、 人权” 旗号制造思想混乱、 煽动闹事而给高校及大学生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破坏国家安定团结的严重后果, 高校党政领导依据邓小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论述及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发布的《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 及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组织和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 提高认识, 深入了解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学生中的影响, 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同时, 对大学生进行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为中心的形势政策、 道德品质教育, 积极引导学生坚定党的信念, 把爱国主义的情感、 觉悟, 变成奋发图强建设祖国、 保卫祖国的实际行动,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才道路。

 3、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研究, 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程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大学生在高度关注改革开放的同时, 也在对许多重大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进行反思、 辩论和求索, 反复思考着自我与人生等大问题, 大学生思想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复杂性特点。这种状况迫切要求各高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研究, 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其教育规律的研究。

 1980 年 12 月, 中国科学院成立青少年研究所, 把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列为重点研究课题。

 随后, 上海、 辽宁、 广东、北京、 广西也纷纷建立了青少年研究机构。

 1981 年 10 月, 中国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在昆明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会议” , 会议对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等问题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建设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一些省市和部分高校相继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机构, 出版相关刊物, 开展专题调查和研究, 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科研成果, 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进程。

 各地高校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和课程建设上, 不仅逐步恢复了高等学校正规化的马列主义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 同时也组建了马列主义教研室。

 马列主义教研室和党委宣传部、 系总支、 团委及学生会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交流情况, 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 加强协作, 不断提高马列主义课程的教学质量。

 4、 恢复、 调整与重建领导班子, 试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 初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 齐心协力抓高校党的建设的工作格局。

 “文化大革命” 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机构遭受了全面破坏。改革开放以后, 在总结汲取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实行的不同体制,即“校 (院)

 长负责制”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

 — 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 八大以后)

 —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1961 年《高校六十条》 颁布以后)

 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1978年)

 第一次明确规定:

 高校试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

 这种体制, 对于高教战线的拨乱反正, 克服当时高校内部管理的混乱局面, 使高教事业重新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80 年 4 月教育部、 团中央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强调,

 “必须建立一支坚强的、 有战斗力的政治工作队伍” , “校系

 两级都要有一名副书记主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党委可根据具体情况, 设立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机构, 如学生工作部或青年工作部。

 要把行政、 共青团、 学生会、 工会、 教师各方面的力量统一组织起来, 共同做好工作” 。

 随着《意见》 的逐步贯彻落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与此同时, 高校党建也得到了恢复、 调整与重建。

 1980 年 12月, 中共中央组织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 、《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调整与加强高等学校的领导班子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与要求:

 一要建设年富力强的领导班子, 陆续提拔优秀中青年干部进入领导班子;二要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文化水平, 争取两年时间内使各校 60%以上的领导成员达到大专毕业或相当于大专毕业的文化水平。

 经过 1980 年到 1983 年的调整, 高等学校领导班子的状况已大大改观, 从中央到地方, 齐心协力抓高校党的建设的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

 曲折发展阶段 (大致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前)

  曲折发展阶段, 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和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较前一时期有显著的进展。

 “但是, 我们党现在的状况还远不是都令人满意的, 党内还存在着不少没有来得及清理和解决的严重问题。

 ” 。

 加之, 在反对精神污染的过程中,

 由于开始时某些政策界限不够清楚, 以致有的地方和单位一度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做法。

 特别是党中央在 1986 年正式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后, 一些人打着拥护改革的旗号, 利用国家在经济改革中出现的失误和遇到的困难, 以及存在的党风不正等问题,极力丑化党的形象, 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鼓吹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 自由、 人权” 和价值观, 主张“全盘西化” , 直接造成 1986 年下半年以后全国部分城市高校学生请愿、 游行运动愈演愈烈的现象, 最终酿成 1989 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本阶段, 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重点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以“围堵” 、应对学潮、 保持校园稳定为中心任务。

 主要表现如下:

 1、 进一步明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职责, 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87 年 3 月 5 日,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公共课)

 教学中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通知》 强调,中共中央发[1987] 年 1、 2、 3、 4、 6 号文件指明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 方向, 也为进一步改革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指明了方向。

 1987 年 3 月 17 日,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改革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

 教学的意见》 指出, 自 1985 年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以来, 改革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多数学生对教学改革反映是好的。

 但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

 1984年以来发生的学潮表明,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已经不同程度地侵蚀了学生的思想,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四项基本原则认识模糊, 极少数学生有严重抵触情绪。

 继续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深入、 持久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帮助青年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之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成长,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也是当前社会形势的必然要求。1987 年 5 月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 在总结前些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 针对当时高校的思想实际, 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的目标、 方向与职责, 即:

 “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研究生, 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爱祖国、 爱社会主义, 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 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 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努力为人民服务, 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 应当自觉地遵纪守法, 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应当勤奋学习, 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从他们之间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 。

 各高校认真贯彻《决定》 精神,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努力把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改善学生学习、 生活条件结合起来, 以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形式和方法,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初步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管理体系。

 1987 年 5 月 29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提出了在改革、 开放条件下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措施。

 《决定》 强调:

 “在新形势下, 高等学校必须把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自 己的重要任务, 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 。《决定》 要求, 要努力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形式和方法; 要加强教职工的思想建设, 大力提倡教书育人、 服务育人; 要建设一支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同时, 要提高高等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水平, 加强和改善高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要发挥党的领导的核心作用和党员教师的模范作用。

 《决定》 还要求全党全社会都应关心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努力把他们培养为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人才。为此, 各级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要克服和防止只重视智育和轻视德育的倾向, 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要充分重视对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建设, 要将品、 学兼优的教师和毕业生选拔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去。

 高等学校的领导干部, 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 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 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校长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 等等。

 这些工作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

推荐访问: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完整版 党建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