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

时间:2022-06-18 18:4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全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3篇

第1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摘要

党和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
  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团结的旗帜。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铁,团结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凝聚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形成全民族团结进取的强大力量。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团结一致,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纽带,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奋进的旗帜。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和要求。贯彻落实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继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胜利的旗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光辉和实践威力,全面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是一面能够指引中国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光辉旗帜。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开创事业新局面,取得发展新成就,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2。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正是国情的变和不变的辩证法。不清醒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就不可能从全局上和总体上把握中国实际,就会看不清大的方向;
看不到发展的具体的阶段性变化,就有可能使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局性和总体性判断流于空泛,大的发展战略也难以贯彻落实。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据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显示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

第2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融入民族传统,反映时代要求,不仅解答了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且还体现出了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的特色,饱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勇于探索、 不断创新的精神, 也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但同时,我觉得一个社会所存在的制度方式必须要促进社会的

进步,不然这种制度就会遭到这个社会的消灭。所以,相对于歌颂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使

我国社会更加繁荣。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戒骄戒躁,

积极改变现有制度的弊端, 坚持改革创新, 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使其更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给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

的作用。

首先, “以民为本 ”,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 “以官为本 ",

又不同于 “以人为本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

属于人民。

" 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贯彻 “三个代表 "的要求,最

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还

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 “深怀爱民之心, 恪守为民之责, 善谋富民之策,

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所以,以人民为本位,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关于 “共同富裕 ”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 “就是要逐步实


1


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
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是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

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

最后,建设 “民主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 ?是广大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因此必须受人民的监督。必须转变法治理念,从以法治民、以权治民转向依法治官、以法治权。孟子说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也叫共产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先进、

最科学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它以扬弃资本主义的缺点弊端为基础,

以实现人和生产力的解放, 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为目标方向, 寻求可

以最好地满足人民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道路和社会制度。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中国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直以来的追求和理想,是促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根本手段、方法和途径,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屈辱、灾难的历史经验所得,是


2


中国有识、有志的爱国之士经过不懈的努力、 追求和思考的最终结晶。

邓小平曾经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明确和解决社会主义是什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中国人民所认识和认可的社会主义,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

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学说中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

制度,揭露出人民贫穷困苦、社会动荡不安、腐败与犯罪严重、定期

爆发经济危机、人民失去自由等等一切社会弊端的根源均在于以生产

资料私有制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

了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 主张通过扬弃生产资料私有制, 建立生产资

料公有制,以联合劳动和人民民主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消除资

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缺点弊端, 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实现人和生产力的解放, 实践一种

真正的自由、民主、公平和正义,实现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思想主张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义的,只不过有许多国家和人们(包括列宁)也同时把初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称之为社会主义而已。

因此,我们所指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同时可以说成是有中国特色共产主义。

显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和灵魂就是社会主义。中国


3


的共产党人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是想在马克思、 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学说的指导下,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繁荣富强、自由民主、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理论应用到中国, 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就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具体体现。

显然,自始至终,自中国人民接触到社会主义理论,到中国的共产党人发动一系列的革命运动, 再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一个共同富裕、科学民主、自由繁荣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一直是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所追求、 遵循和钻研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

只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经过了许多的挫折和磨难,中国人民才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当作了一种理论系统科学来对待,希望能在中国更好的实践科学社会主义, 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以呈现出来。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因此,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

但具体的范畴和内容并不包括这些。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的中国化。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

它更侧重于总体的、 综合的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建设;

而哲学和政治

经济学则注重于更细微的理论研究。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比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的中国化更具有具体而现实的价值和意

义。

当然,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通过科学社会主义来体现在人类

社会的实践中的。因此,创新、完善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

通过结合中国国情,创新和发展、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的途径来实现。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社会科学, 当科学社会主义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的完善和发展, 得到某种重大理论突破后,才能根据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 应用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中。

因此,我们创新、发展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应持有

孤立的态度和眼光, 应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 首先创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然后才能创新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有效性决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有效性。

理论的目的意义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科学有效的社会主义理论要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问题。

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就是无产阶级人民群众解决自身生存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一种理论科学。


5

第3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

2016 年 5 月 14 日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三个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了三个“自信” ,即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报告中的指出:“在改革开放 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 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一、坚定道路自信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 实质:道路自信从何而来?习近平同志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义道路。

(一) 、从伟大征程和辉煌成就中坚定道路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就要对这条道路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取得 的伟大成就有深刻认识。有了这种道路自信,这是一条党领 导人民长期探索、接力奋斗开辟出来的伟大道路。道路关乎 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我们党紧 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 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 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是中国共产党 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我们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 任何干扰所惑,沿着这一伟大道路奋勇前进。这是一条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既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又回应社会主义中国 发展的要求,其根本指向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强国梦。我们党提出在中国共产 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坚定道路自信,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我们定将迎来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二)、从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坚定道路自信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深刻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 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 精神实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是 要坚持一个根本前提、一条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一个 发展目标。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 进的政治前提。我们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形成和制定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三)、从道路的基本特征及优势中坚定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其特征也在 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基本特征,是增强道路自信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 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 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它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思想 理论基础,建立在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之上,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 征出发,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原则。坚持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 规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密不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开辟、坚持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准确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改革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制 度环境和制度保障。

二、坚定理论自信 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 辑与特点。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改革开放既是形成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又是推动这一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的强大 动力。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 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全新的视野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这一理论体系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随着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阶段式向前推进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两次飞跃、两大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并不断丰富的,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体系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过程。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础性组成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 世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性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借鉴当今世界科学的发展理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进一步作出科学揭示,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发展,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三、坚定制度自信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能发挥公有制经济的引领作用和骨干作用,又能发挥民营经济的积极作用,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经济。这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重要原因,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增速发展,使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由贫穷落后变为繁荣富强,进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保障当家作主地位的根本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是人民参政议政重要渠道。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阵地。这些基本政治制度,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适合我国国情,鲜明地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具自己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民族平等 团结和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证我国各少数民族行使 民主权利,管理自己内部事务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一项基 本政治制度。它把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区域自治紧密结合起来,把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政治因素同经济因素恰当地结合了起来,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当家作主,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西方的议会制浸沉于无休无止党派争吵的漩涡,许多事情议而不决,贻误时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既能集中民智定大计,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其效率和成就都优于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善于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通过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全体人民贯彻实施。党的领导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削弱和丢掉这些制度。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