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2021学生“双减”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时间:2022-07-31 19: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学生“双减”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1学生“双减”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完整)

 

 学生 “双 减”工作情况总结

 2021 年 7 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 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义务教 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 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XX 深刻领会“双减” 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作为治本之策, 把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作为重要举措。

 一、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教育 服务质量 在教育部的有力支持下,我市连续 XX 多年持续推进基 础教育课改,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并具有了 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过重且无 意义的学习负担已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制约课改深 化实施的突出问题。

 为此,我们着力从三个方面推进学生增效减负工作:一 是加强学生作业源头管理。2019 年出台《本市落实义务教育 阶段学生增效减负工作实施意见》和《XX 市加强义务教育学 校作业管理措施》,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家校协同育 人、加强增效减负工作监督管理等方面综合施策。在此基础 上,以加强作业管理为抓手,从规范作业来源、科学设计作 业、合理布置作业、统筹作业总量、有效评改反馈等方面,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做好校内课后看护服务。XX 于 2014 年出台了小学生放学后至下午 5 点看护政策,2017 年试行放 学后“快乐 30分”拓展活动,2019 年免费看护延长至下午 6 点,2021 年将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纳入 XX 市“民心工程” 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强力推进。

 目前已实现公民办小学 100% 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约 78%的小学在校生接受校内课后免费 看护服务。三是丰富学生校外活动。推动全市校外教育单位 持续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五育课堂”,将优质拓展 类课程送入学校,指导学校开设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特色社 团、开展特长学生培养,并由骨干教师带教,同时推动线上 课程研发,指导各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和乡 村(城市)学校少年宫,服务学生课外活动。

 下一阶段,XX 将以落实“三个提高”为重点,全面提升 学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质量: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入 开展数字应用场景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深化小学低年 级主题综合学习、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等项目实践,促 进教学方式变革;完善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推 动基于科学评价的教育教学改进;全面推进小学零起点教学 和等第制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考试压力。二是提 高学校作业效能。依托信息技术平台确保学校作业数量可控 制、作业品质有保障;落实教育部和 XX 市既定作业管理部署 要求,健全作业管理机制;遵循教考一致原则,逐步完善科 学有效的校本作业体系。二是提咼校内课后服务质量。在全 覆盖实施小学阶段校内课后服务基础上,推动公办初中开设 校内课后服务;探索建立利用双休日举办校内体育赛事、文 艺展演、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机制;鼓励街道学生社 区实践指导站、社区创新屋、综合实践基地等轮流向学生开 放,架构学生课后德育实践活动多元化平台;动员博物馆、 科技馆、美术馆等全市场馆资源,在双休日免费或优惠向学 生开放;指导

 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和乡村 (城市)学校少年宫双休日全部开放。

 二、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切实减轻校外培训负 担 XX 作为全国首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试点单位,在全国率 先出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一标准两办法”,依法规范、 分类施策、稳慎有序开展专项治理。2019 年,XX 又连续出台 《关于加强本市培训机构管理促进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的意 见》《XX 市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深入推进 包括校外培训机构在内的全市各类培训市场综合治理。我们 还建立了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专家审定机制,制定了统 一的培训市场合同示范文本、年检指南、章程模板等,为培 训机构规范管理和综合治理提供了操作依据。

 下一阶段,XX 将从三个方面强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一是实施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专项行 动,以查促建、以查促发展,多角度、多举措促进校外培训 机构规范发展。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制定出台《XX 市民办培 训机构设立与管理实施办法》《XX市培训机构培训资金管理 规定》《XX 市民办培训市场信用管理办法》、培训机构分类 设置标准等规章制度,探索推进地方立法和市政府规章制定。

 三是构建共治机制。成立校外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发挥协会 在行业自律、行业互助等方面的作用;依托教育、财务、法 律等专业机构力量,构建形成社会共治机制。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推进实施“双减”工 作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XX 一定会全面落

 实国家部署要求,多措并举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营造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健康成长环境。

 市中小学 “五项 管理”工作方案

 为积极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 和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的有关要求,压实工作责任,营造家校 共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良好育人氛围,促进我市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工作目标

 加强学生作业布置科学性、合理性规范要求,确保作业总量不超标; 加强学生睡眠管理,确保学生睡眠时间充足;加强学生手机进校园管控, 确保学生必要时正常沟通交流;加强学生读物排查清理,培养学生良好的 阅读习惯;加强学生体质管理,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

 主要任务

 (一)作业管理

 1. 把握育人功能。坚持“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精选作业内容,作业 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开展教学 活动,对于新生一年级一律“零起点"教学,不超纲教学,不赶超进度。

 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 的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

 2. 强化作业统筹。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 学生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 0 60 分钟,初中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 0 90 分钟。学 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特别要加强各年级、各学科的统筹,严控作业总 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等时间,使小学生能在校完

 成书面作业,初 中生能在校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3. 注重作业设计。学校要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设计纳入 校本教研,确保作业难度符合学生实际。提倡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 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进一 步创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式。

 4. 规范作业布置。课后书面作业以教材课后练习、统一征订的教辅 资料为主,注重探究性、综合性、阅读性作业布置,作业布置要符合课程 标准和课程计划。教师要有明确的作业内容,不能随机布置。不得布置机 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家庭作业,不得布置需要通过电子产品完成的作 业。

 5. 严肃作业批改。本着“有布置必批改”的原则,教师要认真批改学 生作业,要求学生对错误的作业及时订正,及时做好向学生的反馈、答疑 工作。批改作业做到及时细致,要求全批全改,提倡书写鼓励性评语和面 批面改。不得要求家长代为批改作业。

 6. 加强督导检查。学校要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教师专 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教师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学生错题修改本、 学校每月检查一次教师批改作业记录本、教育行政部门每学期检查一次学 校作业管理记录本。

 (二)加强睡眠管理

 1. 加强科学睡眠教育。各学校要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 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 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 睡眠知识。

 2. 保障学生睡眠时间。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

 确 定学生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 0 10 小时,初中生应达到 9 小时,高中生应达到 8 8 小时。

 3. 科学规划作息时间。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进 一步规范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的通知》(琼教基〔 2014)

 )

 7 87 号),结 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学校不得 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 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

 4. 合理安排就寝时间。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 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 21 :

 20 ;初中生一般不 晚于 22 :

 00 ;高中生一般不晚于 23 :

 00o o 学校要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 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区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中小学校要 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 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严格落实 3 3 个“中断 机制”,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学生按 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

 5. 强化培训机构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 20:

 :

 30。

 各区教育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注册登记或备案的线上培 训网课平台、网络游戏的规范管理,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监管,确保线上直 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 21 :

 00, ,每日 22 :

 0 00 到次日 8 8 :

 0 00 不得 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6. 加强睡眠监测督导。市、区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纳 入日常监督范围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 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手段,提 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手机管理

 1. 有限带入校园。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 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 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2. 统一保管服务。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 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在保管过 程中要尊重学生个人隐私。

 3. 提供通话需求。学校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 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 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4. 规范作业布置。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不得通过手 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其他任务。

 5. 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 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6. 做好家校沟通。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 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 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7. 强化督导检查。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细化手机管理规 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设立学 生手机管理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手机管理 问题要及时回应,认真查实,严肃处理。

 (四)加强 读物管理 1. 坚持原则性。中小学校课外读物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坚

 持 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 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 当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 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 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 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 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 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各中小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 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2. 科学推荐读物。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 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 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 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 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 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进校园课外 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 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3. 加强图书馆(室)建设。各中小学校要加强图书馆(室)建设,定 期更新图书,提高图书馆使用效率。合理利用校园图书角、图书柜、小书 箱等,方便学生阅读,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4.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各中小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 善读书,可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 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

 养良好阅读习 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 围 5. 建立检查机制。学校要加强对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 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市、区教育行...

推荐访问:2021学生“双减”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工作情况 汇报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