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

时间:2022-06-22 10:5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全文完整)

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6篇

第1篇: 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崔家桥镇一中 申秀平

教学目标:

1、了解载人航天飞行的相关知识;
2、感受热烈而庄重的出征场面。3 学习杨利伟自信、勇敢、沉着的精神和品质。教学重点

抓住场面写大事件,于细微处写人物。

教学难点

了解英雄杨利伟的优秀素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由播放国歌录音导入新课

(播放国歌录音)同学们,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你想到哪些情景了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十一课《“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板书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下面请看图片。这是航天员杨利伟在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乘坐中国历史上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成功升空及16日成功返航的画面,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航天大国的行列,这一天,中国人民已期待了千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激动人心的历史一刻吧!(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三、交流感知,预习验收。

1、检查生字词,请师友交流这些字音。

suí zhǔ shùn zhái

绥宁 瞩目 瞬间 翟

hàn héng dǐng qióng

浩瀚 横空出世 问鼎苍穹

师友上台展示,学友展示,师傅点评

2、朗读课文,航天知识竞答

认真朗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介绍了有关航天的哪些知识?请你在文中做一些圈点勾画,准备知识抢答。

(1).“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 个成员

(2、)在中国之前,世界上已经具备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有哪几个?

( 3、) 1961年,苏联宇航员谁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地球人?

(4.)1969年7月16日,美国发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航天员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

(5)、神舟五号飞船首飞航天员梯队由哪三人组成?

(6、)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知识竞答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许多航天知识,而且让我们知道了担任神舟五号飞船飞行的航天员、发射的时间等。

四、合作探究:

1、找出本文的时间词语,并思考本文在记叙过程中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同学们互相交流概括)

送行场面

以时间为序

出征场面

导入语:作为举世瞩目的壮行,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都在关注,更不用说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了,让我们来关注一下送行的人们吧!(幻灯片)

2、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心情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先确定自己的身份,再设身处地地思考)
基本的要求是:(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
(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
(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4)篇幅要简短。)
(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师友交流后概括明确)

送行人有教练、专家、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高兴。送行人数众多表示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而激动、高兴的心情,也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3、与英雄零距离

假设你就在送行的人群中,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什么?请用最简洁、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

(师友交流后概括明确)

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回答

你代表了千千万万的航天工作者,更代表了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感谢你,代表中国人,为了和平与发展,进入了太空!祝贺你凯旋归来!

五、走进人物

1、导入语: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下面让我们一块走近人物杨利伟,感受他的风采。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

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杨利伟“夺人风采”的词句,并进行分析。1、外貌描写:(第五段)表现了杨利伟的沉着老练和极为优秀的心理素质。

2、语言描写:(第十四段)一个“是”表现了英雄的誓言和优秀的军人素质。

3、神态描写:(第十八段)“深情注视”表现了一个战士在出征前向祖国行注目礼,向伟大的祖国表达一定圆满完成任务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4、插叙部分:(第九段)介绍杨利伟作为航天员的极为优秀的身体素质。

六、巩固拓展

1、与名人面对面,召开记者招待会

现在杨利伟已经圆满完成了飞天任务,顺利返航。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你采访时打算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找一名学生担任航天英雄杨利伟。(师友交流展示)

2、感动中国颁奖词

3、老师献对联赞出征:梦圆九天外,

七、达标练习

阅读课文第3段—10段,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基本内容。2、“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最终选定杨利伟担任首飞任务的原因是什么?4、文章为什么要提到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的航天情况?(师友交流)明确:1、送行的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欢送航天英雄杨利伟出征。2、环境描写,点明天气的寒冷,烘托出热烈的欢送场面,表明送行群众的热情。3.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4、是为了突出中国在世界航天事业上作出了具体贡献。

八、总结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温馨提示:1、通过这节课,我学到了......知识。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从 什么人身上学到了........精神、品质。3、通过这节课,我觉得我的师傅/学友.......。九、老师寄语:杨利伟的出征已经成为令人回味的过去,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面对太多的考验,愿英雄的精神永远鼓舞我们,让我们向着自己的困难勇敢”出征”吧!

十表敬意、献敬礼

出示杨利伟敬礼图片,学生起立敬礼

九、板书设计

送行场面

以时间为序

出征场面

第2篇: 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

二十一、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廖文根

学习目标:

1.了解出征的经过,体会庄重而热烈的出征场景。

2.品味朴实自然的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点:

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

学习难点:

学生收集并交流航天资料,办手抄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学习方法:

诵读、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具:

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出征的经过,体会庄重而热烈的出征场景。

2.品味朴实自然的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二)创景引学

同学们, 2003年10月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是嫦娥奔月故事的姐妹篇。如果说嫦娥奔月是远古美丽的神话故事,那它则是一篇现代版的传奇,这个传奇的主人公不是美丽的嫦娥,而是我们的英雄——杨利伟,是他乘坐着“神舟”五号飞船为我们中国人敲开了太空的大门,突现了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她,走近英雄,感受英雄的气质。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通讯《“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板书课题)

(三)出示自学提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文中的生字词画出来,或联系前后文掌握字音字义,并会写。

瞩目(zhǔ) 绥宁(suí) 横空出世(héng) 问鼎(dǐng)

苍穹(cāngqióng) 浩瀚(hàohàn) 蕴含(yùn) 瞬间(shùn)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

主要写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前的场面。杨利伟。

3.本文在记叙过程中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人们送英雄出征。

杨利伟受命。

杨利伟踏上征程。

(四)展示、点拨

( 学生自读教材解决自学提纲上的问题,在体验、理解、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并在展示环节一并展示,教师点拨 )

(五)自学评价

( 由师生站在不同角度进行自学评价,提出重点探究的问题 )

二、学习、研讨

(一)再读课文,提出探究的问题

1.第一、二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这两句话简要评价了这次出征的伟大意义。两句话各成一段,突出了每一句话的分量。前一句是就杨利伟本人来说的,“英雄”一词,表达了对杨利伟的赞颂和敬意;
后一句是从我们民族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表达了这次出征在民族的整个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第四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是如何交代送行的人群的?

【点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热烈气氛的反衬。对送行人群的描写,用了一组排比,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高度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在送行时,作者注意点面结合。

3.研读六至十七自然段,讨论问题:

找出具体描写杨利伟的词句,并进行分析。

例1 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聂海胜和翟志刚。

【明确】“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微笑”的神情,表现了杨利伟的沉着老练和极为优秀的心理素质,更表现了他承担这样一个光荣任务的自豪和对圆满完成任务的自信。

例2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明确】“标准的军礼”,不仅表现了杨利伟优秀的军人素质,也形象地表达了中国宇航员征服太空的无声誓言和永不动摇的决心。

例3 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握手拥抱,然后不停地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明确】“激动地”“握手拥抱”和“不停地”“挥手致意”中,融会着千言万语,交织着丰富的感情,有为自己、战友、民族共同梦想就要实现的无比高兴,有对人民和战友的信任的感激,有绝不辜负战友和人民重托的决心。

例4 5时30分,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向停在旁边的专车走去。

【明确】对五星红旗的“深情”“注视”,是一个战士在出征前向祖国行注目礼,他用自己的目光向伟大的祖国表达着决不让祖国失望,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的誓言;
果断的“转身”动作,表现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气概,他用这个动作向太空宣告:我来了!中国人来了!

4.探讨本文排比的运用。

例5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点拨】这组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排比句可以加强语势,充分表达情感。

5.文章第8~10自然段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点拨】插叙交代了有关的背景资料。交代了首飞航天员梯队的组成和首飞航天员的选择,交代了杨利伟的简历和他作为航天员的优秀素质,还用一个排比句概括了人类航天史所走过的主要历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段插叙,既提供了读者渴望知道的有关信息,也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从行文看,也使文章的节奏更富有变化。“今天,中国人也将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这一句自然地过渡到下文。

(二)小组合作探究

(三)展示、点拨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本文通过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我国航天员的优秀素质,揭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本文突出主体,从细微处着手描写大场面。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其他同题材的新闻相比,本文具有明显的特点,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息,它比消息更丰富、更生动,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彩。

由航天人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振兴祖国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五)合作学习评价

(重点鼓励合作氛围好、合作出新的小组)

三、巩固、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瞩目(zhǔ) 绥宁(suí) 横空出世(héng) 问鼎(dǐng)

苍穹(cāngqióng) 浩瀚(hàohàn) 蕴含(yùn) 瞬间(shùn

2、解释下列词语

瞩目:
问鼎苍穹:

浩瀚:
蕴含:

3、 结合课文谈谈作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坚强的意志 丰富的经验

强健的体魄 爱国的情怀

从容的心理 果敢的作风

(二)以考代练

(三)点评示答

(四)自评互评

( 教师及时记录评价结果)

(五)矫正纠错

(六)结语:

继“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以后,“神州”系列又相继胜利发射,据近期的新闻报道,由我国首位女性宇航员将乘“神舟九号”巡游九天,全世界的中国人都为之欢呼,为之鼓舞。从此,我们的民族精神里又多了一个名词,那就是“神州精神”!愿大家在“神州精神”的感召下,用我们的青春和智慧去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廖文根

人们送英雄出征

杨利伟受命

杨利伟踏上征程

授后反思:

第3篇: 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

  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300字    三二班 杨子艺    今天下午,老师组织同学们在教室里观看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的直播。    宇航员王亚平在失重的状态下讲解和演示了几个实验。我最感兴趣的是魔幻水球的演示,王亚平把水注到一个金属圈里,水没有像飞流直下三千尺那样流下来,而是奇迹发生了,变成了一个水球,水球漂浮在王亚平的脸前,透出的头像是倒立的。如果大诗人李白看到这一幕,他会写出怎样的诗句呀?    这次观看学习,让我对失重,牛顿第二定律和水的张力等有了很深的印象。觉得知识也很有趣,女孩子也能成为航天员。

第4篇: 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

中国人的太空梦

——看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有感

一年###班 ####

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在地球上的重力到了月亮上就变得很轻。我们轻松的走路在太空也变成是件很难顺利做到的事。自从看到杨利伟英雄第一个飞上太空,我越来越向往远离地球的太空景象与生活。而今神往成真,观看神十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在太空演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太空授课的内容精彩纷呈,超出了我的想象。

王阿姨一共做了五个试验。我最喜欢后面的两个:太空水膜和太空水球。王阿姨先拿出一个在太空中喝水用的饮水袋并将其打开,水并没有流下来,她从水袋中挤出一个水滴,这颗晶莹剔透的水滴悬浮在空中,“为了避免它到处乱飞,我要用独特的方法来收集它。正好可以润润嗓子。”说着王亚平阿姨张嘴把飘浮在空中的水滴吃了进去,这实在是太奇妙了!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人惊叹,王亚平阿姨用一个金属圈伸进水袋里,当金属圈拉出来时,圈上套着一个漂亮的水膜。当她轻轻地晃动金属圈时,水膜依然结实地黏附在圈上,看到这一幕,我不禁鼓起掌来。最后的高潮时刻来临了,她将带颜色的液体注入到刚刚制作的水球中,当红色的液体在水球中慢慢地散开,水球由透明变成红色,在镜头里,这个漂亮的水球微微晃动,娇嫩欲滴,不禁让人感叹物理世界的神奇。

在参观科技馆时我也做过水膜的试验,但是水膜很容易就破了。这是因为在重力作用下,张力小。而这次亲眼目睹在重力远小于地球的太空中做张力的试验。让我更加惊叹物理的神奇和深奥。妈妈说,物理分微观、宏观和宇观。我对这些概念还不怎么清楚,但我记得妈妈经常说,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有能力去探索宇宙更深奥的秘密。我知道这不是哄小孩子学好知识的借口,因为我多次目睹妈妈在黑板上写出一大堆我觉得像密码一样的公式,然后告诉学生盖房子修桥梁建大坝就要靠这些理论。妈妈还告诉我说她所掌握的只不过是物理中的力学分支,而且还只是相对简单的宏观经典力学。而今天看到的太空试验,让我更加赞叹宇宙的神奇、科技的神奇力量。更加觉得自己在浩瀚的宇宙中就像一只小小的蚂蚁,个体的能力虽小,不自卑也不放弃,团队齐心合作,就可以创造出奇迹。我们中国人实现太空梦,需要每一个小朋友的积极参与:热爱科学、勤奋地学习科学!

第5篇: 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

回家——向神舟十一号航天员致敬

作者:王韶国;

作者机构:;

来源:诗词月刊

ISSN:1672-1462

年:2018

卷:000

期:001

页码:P.74-74

页数:1

中图分类:I207.23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诗词;文学;文学作品;诗集

摘要:故地出游三十天,深宫入驻重担肩。玉蚕精养喜收茧,生菜栽培绝妙田。

第6篇: 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

神舟九号发射 谁是首位女航天员

首位女宇航员进入太空

近日,著名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接受采访证实此消息。

戚发轫透露,的确有两名女宇航员在参加训练,如果不出意外将有一人进入太空。

据了解,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位女航天员,其中一位叫刘洋;
另外一名叫王亚平,曾经在武汉飞行部队服役。两位女航天员因为其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经过重重选拔,确定为首飞女航天员乘组。

戚发轫说,“神九”和“神八”一样,任务都是实现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神九”与“神八”就飞船的基本状态而言是没有变化的,大小尺寸都没变,只是试验任务不同。他证实,“神九”没有安排出舱的活动,都是在舱内。

据《东方早报》报道,2010年我国已经完成新一轮航天员选拔工作,5名男预备航天员、2名女预备航天员全部从空军现役飞行员30名男性候选人和15名女性候选人中选出,并分3批进行生理功能和心理等全面检查。这也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首次选拔女性预备航天员。据了解,15名女航天员候选人中,有至少5名山东籍女航天员。她们分别是王亚平、邢蕾、曹艳艳、刘璐和孙静。

据介绍,王亚平是一位文静秀丽的“80后”女飞行员,出生于山东烟台市,她曾驾机参加过多次战备演习、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重大任务;
邢蕾则是智能型飞行员,其在飞行学院是唯一“全优学员”;
而刘璐博学多才,通读《红楼梦》;
曹艳艳来自济南,她的丈夫及婆婆都是杰出飞行员;
孙静属羊,是个“飞行狂人”。

神舟九号将搭载的三名航天员名单,还未正式公布。不过,中国航天员是如何选拔的、对女航天员选拔有什么要求,从此前的一些报道中,可以看出航天员选拔的严格。

首次女宇航与选拔:

大多从飞行员中选出

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 我国于1998年开始选拔航天员,首批航天员中共有14名男性。其中,两名为原先初选的教练员,12名是从1500多名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

经过5年的训练,2003年3月,14名航天员完成了由飞行员向航天员的转变。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分四轮进行,首先是档案选拔,即以空军歼击机飞行员为主要选拔群体,围绕身体素质、身高体重等方面,从1500名候选飞行员中选拔出800多人。

第二轮为临床选拔,对备选飞行员进行临床医学检查,“从健康中选拔更健康的”,选出60名飞行员进入第三轮。

第三轮是航天特殊环境因素下的生理功能选拔,主要包括低压、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功能检查,空间运动病的特殊考察等,最后选拔出20名预备航天员。

第四轮为定选。一是到预备航天员所在部队走访其工作、生活情况,二是预备航天员家族病史的排除,最终确定出14名航天员。

第二批选拔

加入两名女性航天员

2009年,中国进行了第二批航天员选拔,为5男2女,这也是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首次选拔女性预备航天员。

2010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张建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首批选拔的2名女航天员来自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属于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

“女航天员选拔的条件和标准跟男航天员差不多,包括身体素质、飞行阅历以及意志、思想状态等因素。”张建启说,“唯一区别就是尽量选择已婚的,因为已婚女性身体、心理更成熟一些。”

对于女性航天员要结婚生育的要求,2009年,时任空军总医院全军临床航空医学中心主任徐先荣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这是对女性负责的一种考虑,“在各种资料中,并未体现出太空生活对女性生理的影响,但对我国毕竟是第一次,我们要做得更加谨慎。”

综合新华社、航天员杂志消息新京报记者仲玉维

■ 中国载人航天历程

神舟五号

首位航天员进入太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进入太空,飞船在太空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钟。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在太空运行76圈,历时115小时32分钟。飞船进行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实验,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

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45圈,历时2天20小时27分钟。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刘伯明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 天宫一号设备亮点

神九航天员将穿舱进入“天宫”

待“神九”发射升空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之后,航天员们将穿舱进入到太空之家——“天宫一号”,在里面进行吃住,并开展科学实验。

天宫一号里面都有什么呢?在神八与天宫一号无人交会对接时,中国航天员中心已公布了一些信息。据悉,此次三位航天员将在乘坐神九后,进入到天宫一号,动用里面的物品和设备。

太空锻炼器材

一般来说,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中驻留10至20天,明显比以往神舟任务长。长时间在失重环境下飞行,会造成肌肉萎缩、骨丢失等症状。所以,天宫一号专门为航天员配备了健身器,包括锻炼下肢肌肉的特殊自行车、用于锻炼肩部和背部肌肉的拉力器、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动的下体负压筒。这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器首次带上太空锻炼器材。

空间医学实验设备

为了探索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的医学变化规律和防护措施,天宫一号装载了很多空间医学实验设备。

质量测量仪能在失重条件下“称量”人体质量,反映航天员飞行期间体重的变化。骨丢失对抗仪通过对航天员施加外力刺激,研究如何对抗太空飞行造成的骨丢失。

控制微生物的“武器”

为了给航天员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除了维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压力、氧气等常规环境外,还配备了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气体的专门“武器”。

此外,“天宫”首次携带了废物回收利用的设备。电解制氧装置可将纯水制成氧气,动态水气分离装置是用航天员的尿液进行水气分离。未来空间站上尿变水、氧气再生等技术,都与此息息相关。这些技术将实现尿液、有害气体等资源的回收利用。

新京报记者仲玉维

■ 创纪录的世界女航天员

第一个踏入太空的女性

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芙娜·捷列什科娃:前苏联人,1937年生,工程师。她于1963年乘坐东方6号飞船进入太空。前苏联曾经发布过她的纪念邮票,莫斯科的宇航员纪念大道上还有她的雕像。

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女性

斯维特兰娜·萨维茨卡娅:前苏联人,1948年生,试飞员、工程师。1984年7月,她在第二次太空任务中,成功完成了一次太空行走。

第一位女性航天飞机驾驶员

艾琳·柯林斯:第一位女性航天飞机驾驶员、第一位女航天机指令长。1956年生,美国空军试飞员,1995年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第一次进入太空。

(赣州韩尚美容化妆学校)赣州最好的化妆培训学校,整理提供!

推荐访问:神舟 航天员 观后感 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 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