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11篇

时间:2023-12-28 16:1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11篇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篇1

  同志们:

  岁末年关将至。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与各县区人大、市直涉农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共同研究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交流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这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进一步提高全市人大农业农村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就如何做好全市人大农业农村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始终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并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深刻指明了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在全局中的重要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我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市,农业问题,始终关乎全市发展大局。我市的农业与农村工作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省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农业倍增工程、扶贫攻坚工程、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等为抓手,迎难而上、奋发进取,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呈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去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增长5.4%、增速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增速全省第五。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汉中“三农”工作仍存在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农业仍然不强;城乡一体化步伐缓慢,农村仍然不美;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仍然不富等问题。

  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了新常态的重要历史判断。在新常态的大逻辑下,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我市“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和新机遇,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前提。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这“五个新”的重要指示,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必须通过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体制机制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实施农业倍增工程、扶贫攻坚工程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美丽乡村、新型社区建设打造具有汉中特色的新农村。

  多年来,各级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行职责,改进监督方式,创新调研方法,服务人大代表,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从事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一定要认清形势、牢记使命,履职尽责,扎实工作,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积极作为,努力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做贡献

  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村长期繁荣、农民持续增收,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汉中“三市”建设目标是我们各级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大局,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工作的优势,积极作为,努力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农业监督工作要进一步突出实效。全市人大农业农村监督工作,应当把切入点和着力点放在督促推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村改革、改善农村民生、实施扶贫攻坚、提升农村工作水平上,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农业与农村工作大局,有计划地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专项工作报告,督促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三农”工作部署,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迫切需要的问题;二是围绕涉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有重点地开展执法检查,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确保农业与农村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依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要加强跟踪监督。要认真抓好有关部门整改情况的落实和反馈,对看准的问题、选准的议题,要盯住不放,敢于挺直腰板,坚持跟踪到底。通过“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推动问题解决。

  二是农业调研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我们要紧紧围绕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中省市“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和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实施“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的规划,农村综合改革和扶贫攻坚、推进特色产业富民收入倍增等重大问题,精心组织开展视察调研活动,积极探索符合市情实际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加快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路子。形成一批有份量、有价值、可操作的调研成果,为党委决策和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提供参考依据。

  三是农业法制宣传教育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加强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在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的同时,切实履行好人大自身普法责任,结合“六五”普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突出宣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法治在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市县区人大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坚持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效果。要深入学习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中央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等业务知识,学习借鉴兄弟县区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好经验,学习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的县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务实之策、创新之举。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监督不图形式,注重实效;建议不图形式,注重落实。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善其能、尽其责。使人大农业农村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也使得人大的工作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开创我市人大“三农”工作新局面。

  最后,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篇2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篇3

  同志们:

  全县“两会”刚刚闭幕,县委、政府又接着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参加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切实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认真回顾总结“十一五”和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成绩,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就去年和今年的“三农”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大灾之年取得显著成效

  2010年,是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特大旱灾的严重影响,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和“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作物损失经济作物补、农业损失工业补”的思路,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最坚定的信心、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在应对困难中抢机遇,在抗击旱灾中求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保增收。全年农业总产值达8.7亿元,同比增长4.8 %;农业增加值达5.8亿元,同比增长4.2%;粮食连续5年增产,达到14.46万吨,同比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2元,同比增长10.1%。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万众一心抗击特大旱魔,抗旱救灾取得全面胜利。在长达9个月的抗旱救灾攻坚战和持久战中,全县投入抗旱人员19.33万人次,筹集抗旱救灾资金3104.6万元(含特殊捐赠),出动抗旱救灾车辆6450辆次,抗旱机动设备2334台(套),地下找水打井36口,日出水量2210立方米,修建水池水窖4968口,新建灌溉沟渠104公里,实施管引133件,解决了9.2万人和4.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投入农业单项抗旱救灾资金359万元,调运籽种2.4万吨、化肥1.1万吨、农膜686吨、农药75.6吨,确保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森林防火能力全面加强,新增森林管护人员120名,消除火灾隐患16处,扑灭火灾1起,被省政府表彰为森林防火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云南省绿化模范县。发放生活救助资金1150万元、粮食632吨,救助困难群众7.6万人。在较长时间、全县较大范围严重干旱的极端天气情况下,群众生产生活井然有序,社会稳定,抗旱救灾取得全面胜利。

  (二)举办样板向科技要粮,粮食生产灾后再夺丰收。大力开展科技增粮技术培训,累计投入技术人员5660人次,深入田间地块开展培训1315场次,培训农民21.2万人次,发放培训资料6万余份,农业科技普及率达95%。按照“小春损失大春补”、“农作物损失经济作物补”的思想,通过采取扩大浇灌面积、改种补种经济作物、实施地膜覆盖、玉米集中育苗、施用抗旱剂等措施,完成粮食作物播种69.26万亩,占计划66万亩的104.9%。实施玉米套马铃薯(大豆)省级高产示范样板21.97万亩,成功创办省级粮食丰产样板8片,带动县、乡、村举办样板33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8.3万亩,良种推广率达100%。基于多项科技综合措施落实到位,粮食生产灾后仍然丰收,总产达到14.46万吨,比2009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2%。

  (三)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由于年初旱情严重,农民增收

  形势十分严峻。我们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75万人,累计转移11.4万人,新增转移1.26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10.96亿元、纯收入6.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58%。想方设法向上争取各种支持,累计投入三农资金2.48亿元,发放各项惠农补贴3724万元。由于农产品量增、价好,农民务工人数、工资大幅增长,各种补贴明显提高,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全面增加,综合作用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2元,增长10.1%,比上年净增236元。

  (四)持之以恒发展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变特大旱灾造成传统作物难以播种的困难为机遇,县财政投入农业产业发展资金453.9万元,全力以赴发展优势产业。种植烤烟5.43万亩,比常年增1.2万亩,完成烟叶收购18.5万担,比常年增3.5万担,收购总值1.4亿元,实现收3083.66万元。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13亿元,同比增长7.9%。新植核桃20万亩,全县种植面积达到80.44万亩;新植花椒5.68万亩,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1.14万亩,实现核桃仁产量3000吨,花椒产量1200吨,产值3.5亿元。新建蔬菜大棚50亩,引进蔬菜新品种32个,完成蔬菜种植14.56万亩,产量26.6万吨,实现产值1.7亿元。完成杂交玉米制种6100亩、苹果标准化示范建设5000亩、马铃薯试管苗大田扩繁500亩,优质葡萄示范园、特色观光桃园、甜樱桃示范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理世、云香、长城建安、鑫辉、大成等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产值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体系更加健全,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1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个,专业协会12个,培训农产品经纪人100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核桃商会。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五)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共争取农林水项目资金2.2亿元,同比增长59.5%。完成水利投资6982.58万元,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34件,建成猫鼻子水库东干渠防渗工程、火德红南筐片区小型水利工程、昭鲁大型灌区小寨支渠、大面人饮安全工程等一大批水利项目,全县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2.7个百分点,达到25.82%,再次被省政府表彰为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建设一、二期工程圆满完工,被秦省长称之为“乌蒙山区的红旗渠”。完成交通投资53741万元,昭巧二级公路鲁甸段及昭鲁快捷通道完成工程量的61%,新增油路101公里,完成通达工程58.5公里,硬化和新修乡村公路45公里,王火油路、龙新油路等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4.86万亩,新建农户用沼气池9300口,节柴灶1200眼,改造农村电网8821户,兑现农机购机补贴400万元,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9.29万千瓦。防灾减灾、预测预报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六)创新思路推进扶贫开发,贫困人口脱贫步伐明显加快。累计投入扶贫项目资金11538万元,投入小额信贷及扶贫贴息贷款3200万元,易地开发资金35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75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10个,改造茅草房300户,“百千万帮扶工程”深入实施,0.6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整合资金2495万元,建成新农村示范点92个。圆满完成了小寨乡“整乡推进”任务,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之路,“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昭通现场会”和“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的与会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被省政府秦省长誉为“乌蒙山区扶贫的一面旗帜”。

  (七)积极而为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两基”顺利通过验收,发放中小学贫困家庭寄宿制生活补助1096.69万元,中考综合成绩列全市前茅,高考上线率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改扩建乡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3个,新增卫生设施12413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达到36.8万人,参合率达95.6%,累计减免资金4264万元。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25‰,自然增长率降至6.43‰。建设廉租住房1.5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完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1480户。新增农村低保对象2__0个,6436个城镇低收入人口和33331个农村贫困群众纳入低保。新建乡镇文化站8个,农家书屋3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个。“百场演出进百村”等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八)坚定不移推进城乡统筹,集镇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昭鲁一体化战略部署,强势推进城市建设“二次创业”,完成投资3.9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0.64平方公里,湖滨小区、文屏山森林公园一期开发、老城区排涝改造等工程投入使用,县三小和第二幼儿园片区道路建设全面完工。小寨、江底、龙树等7个集镇建设基本完工,其余集镇建设全面展开,共完成投资5.41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5.5平方公里,发展个体工商户2856户,累计转移农村人口3万余人。成功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试点推进会。

  (九)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继续完善农业农村工作考评体系,实行风险金抵押考评制度,兑现年度考评资金49.2万元。实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扶持制度,落实产业发展扶持资金453.9万元。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经完成,确权到户51419户,确权面积77.59万亩。累计实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3个,总投资2600万元。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12个乡镇均建立委托代理中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利投融资体制、基层农技推广等改革工作有序推进、不断深化。

  在认真总结成绩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难等问题。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扎实工作抓机遇,不断克服、不断解决。

  二、奋力拼搏,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根据中央和省市的部,我县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农业产业化和推进扶贫开发三个重点,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按照这个总体要求,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确定为:全县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粮食总产增长5%以上,烤烟生产收购17.5万担,改造中低产田地3.6万亩以上,新增耕地有效灌溉面积3.1万亩以上,解决3万以上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2万人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巩固和解决1万以上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围绕目标任务,重点抓好8方面的工作。

  (一)以加强水利设施为重点,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题,这说明中央和省、市都将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科学编制规划,积极争取支持,全面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突出抓

  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做好月亮湾中型水库建设前期工作,确保10月前开工建设,对猫鼻子、大岩脚等5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启动山洪泥石流非工程治理、中央小农水专项县项目、赵家海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加强灌溉水费征收,完成昭鲁河白庙提灌站改造任务,完成1500件“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通过承包、成立用水合作组织、委托管理、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管理方式,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得到明确、经营方式搞活、管护责任落实,安全运行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做到建、管、用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切实抓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二是要突出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扎实抓好3.6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确保按质按量完成改造任务。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全面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三是要突出抓好现代农业烟草项目。认真抓好2011年大水塘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2011年10月30日前竣工接受验收,力争将大水塘打造成为全市中低产田地改造示范典型。四是要突出抓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一事一议项目首先安排在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想干的村组,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五是要突出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加快王家桥至火德红、龙树至新街油路建设,尽快完成扫尾工程。完成100公里以上通村公路硬化、3个农村客运站和50公里村组公路建设任务。六是要突出抓好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广泛宣传农村购置补贴政策,加大财政配套支持力度,完成中央农机购置补贴200万元以上,使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1万千瓦。七是要突出抓好农村电网改造。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落实城乡电网同网同价政策,力争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亿元,农村户表覆盖率达到82%以上。八是要突出抓好生态建设。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12000口(农业10000口,林业2000口),加强乡镇“两污”项目建设,做好造林绿化、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

  (二)以狠抓样板示范为抓手,确保粮食持续增产。继续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稳定面积、优化品种、改善品质、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重点抓好3个方面。一是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其中:夏粮9万亩以上、秋冬粮51万亩以上。二是要层层举办样板。要向科技要粮、向高产创建要粮、向提高复种指数要粮,在去年成功创建三片省级粮食间套种示范样板的基础上,落实县、乡、村粮食丰产示范样板20万亩(其中:玉米样板9万亩,马铃薯样板 8万亩,水稻样板 2万亩,小麦1万亩)。大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增粮工程,实施好“300亩核心区、2000亩展示区、10000亩示范区”的高产创建样板5片,积极探索整乡、整村粮食高产样板推进工作,在水磨、龙树2个乡镇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整乡推进,在文屏镇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整乡推进,重点抓好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确保面积达到7000亩以上。三是要加大科技增收力度。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村、社田间地块,切实提高科技到户率和到田率,确保良种、玉米地膜覆盖、科技措施普及率达到100%。力争2011年粮食产量在无极端天气的情况下达到15.1万吨,增长5%。

  (三)以发展优产业为先导,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发展好吃好喝的特色绿色农业、好销好价的优质高效农业、好看好玩的休闲观光农业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6个方面:一是要继续抓好烤烟生产。以提高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为主线,努力实现“一增五保” 目标。即:增加生产总量,保证计划完成,保证质量提升,保证结构优化,保证出口备货,保证烟农效益。有效杜绝粗放无序种植,在提高种植水平、提升烟叶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上狠下功夫,确保17.5万担烟叶生产收购任务圆满完成。二是要加快发展畜牧产业。以发展科学养殖示范小区和畜牧养殖大户为重点,以强化疫情防控为保障,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推进冻精改良等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广“熟改生”饲养方式,发展无公害规模养殖,实现畜牧养殖规模与质量并进。在新街、龙树、水磨、文屏、茨院等乡(镇)新建8个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养殖村,扶持发展15户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抓好15户生猪养殖场建设,加快桃源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推广肉牛短期育肥技术。力争实现家畜存栏128.3万头(只),家畜出栏114万头(只),实现畜牧业产值3.8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三是要重点培育核桃、花椒优势产业。在圆满完成100万亩核桃、花椒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要强化抚育管理,组织全县林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群众做好核桃、花椒抚育管理,层层举办抚育管理现场培训会,直接通过技术人员承包培训到村、到组、到农户,全面提升核桃花椒抚育管理水平。要积极推广推介,结合建党__周年系列活动,认真组织筹划好核桃、花椒产业发展 “四个一”活动,出版一本关于鲁甸核桃的书、筹办一次核桃文化艺术节或论坛、拍摄一部高质量的核桃花椒产业发展专题片、成立一批核桃花椒产业发展协会或商会,着力提升我县核桃、花椒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为核桃、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开空间。要狠抓样板建设,实行挂钩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实名制。具体目标是:核桃示范样板(文屏镇1片,江底乡4片,火德红乡3片,小寨乡3片,龙头山镇5片,乐红乡2片,梭山乡2片)共20片;花椒示范样板(火德红乡1片,小寨乡1片,龙头山镇5片,梭山乡3片)共10片;每片样板不低于5000亩连片。通过强化抚育管理、狠抓样板建设、提升产业品位,力争核桃、花椒产业到“十二五”末在2010年不变价的基础上产值突破30亿元。四是要加快马铃薯、果蔬等基地建设。种植马铃薯16万亩以上,推广三级以内脱毒马铃薯8万亩以上,在江边河谷地区发展冬早马铃薯2万亩以上,力争马铃薯产量达到24万吨以上,产值突破4亿元。着力加快冬早蔬菜及温凉型蔬菜两大特色基地建设,种植蔬菜18万亩以上。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辣椒定单生产基地1万亩。切实改造和管护好现有樱桃、苹果等现有果园,新植大樱桃1000亩,苹果1万亩,葡萄500亩。加大对水果协会扶持力度,力争水果产值达到6500万元以上。五是要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重点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行业前景好、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在资金、土地、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加快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增强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要着力强化农产品市场开拓,巩固和提升我县农产品在周边省市的市场占有率,建立农产品网上购销平台,支持网上交易,组织龙头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推介活动,扩大影响力,力争优势农产品走出国门。要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新建25个农家店,12 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使农家店的乡(镇)覆盖率达到85%以上。要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培训农产品经纪人400人以上,发展“两社一会” 组织 20个以上,拓宽农产品经营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以加大务工培训力度为依托,着力发展劳务经济。要把提高农民工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撑。重点抓好3个方面:一是要尽快争取启动建设县职教中心,以“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载体,抓好农民工培训工作,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向纵深推进。二是要努力开辟新的劳务市场。加强与省内外、市内外、县内外重点企业的对接与联系,扩大定单输出规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三是要抓住县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多,建成投产企业增多等有利于就近就地务工的机遇,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力争最大限度安排本地农民工参与建设,让农民工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通过努力,今年确保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以上,累计转移12万人以上,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12亿元以上,纯收入7亿元以上。

  (五)以实施整乡整村推进为核心,着力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要突出抓好3个方面.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篇4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篇5

  同志们:

  全县“两会”刚刚闭幕,县委、政府又接着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参加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切实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认真回顾总结“十一五”和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成绩,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就去年和今年的“三农”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大灾之年取得显著成效

  20xx年,是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特大旱灾的严重影响,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和“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作物损失经济作物补、农业损失工业补”的思路,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最坚定的信心、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在应对困难中抢机遇,在抗击旱灾中求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保增收。全年农业总产值达8.7亿元,同比增长4.8 %;农业增加值达5.8亿元,同比增长4.2%;粮食连续5年增产,达到14.46万吨,同比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2元,同比增长10.1%。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万众一心抗击特大旱魔,抗旱救灾取得全面胜利。在长达9个月的抗旱救灾攻坚战和持久战中,全县投入抗旱人员19.33万人次,筹集抗旱救灾资金3104.6万元(含特殊捐赠),出动抗旱救灾车辆6450辆次,抗旱机动设备2334台(套),地下找水打井36口,日出水量2210立方米,修建水池水窖4968口,新建灌溉沟渠104公里,实施管引133件,解决了9.2万人和4.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投入农业单项抗旱救灾资金359万元,调运籽种2.4万吨、化肥1.1万吨、农膜686吨、农药75.6吨,确保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森林防火能力全面加强,新增森林管护人员120名,消除火灾隐患16处,扑灭火灾1起,被省政府表彰为森林防火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云南省绿化模范县。发放生活救助资金1150万元、粮食632吨,救助困难群众7.6万人。在较长时间、全县较大范围严重干旱的极端天气情况下,群众生产生活井然有序,社会稳定,抗旱救灾取得全面胜利。

  (二)举办样板向科技要粮,粮食生产灾后再夺丰收。大力开展科技增粮技术培训,累计投入技术人员5660人次,深入田间地块开展培训1315场次,培训农民21.2万人次,发放培训资料6万余份,农业科技普及率达95%。按照“小春损失大春补”、“农作物损失经济作物补”的思想,通过采取扩大浇灌面积、改种补种经济作物、实施地膜覆盖、玉米集中育苗、施用抗旱剂等措施,完成粮食作物播种69.26万亩,占计划66万亩的104.9%。实施玉米套马铃薯(大豆)省级高产示范样板21.97万亩,成功创办省级粮食丰产样板8片,带动县、乡、村举办样板33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8.3万亩,良种推广率达100%。基于多项科技综合措施落实到位,粮食生产灾后仍然丰收,总产达到14.46万吨,比2009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2%。

  (三)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由于年初旱情严重,农民增收

  形势十分严峻。我们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75万人,累计转移11.4万人,新增转移1.26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10.96亿元、纯收入6.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58%。想方设法向上争取各种支持,累计投入三农资金2.48亿元,发放各项惠农补贴3724万元。由于农产品量增、价好,农民务工人数、工资大幅增长,各种补贴明显提高,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全面增加,综合作用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2元,增长10.1%,比上年净增236元。

  (四)持之以恒发展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变特大旱灾造成传统作物难以播种的困难为机遇,县财政投入农业产业发展资金453.9万元,全力以赴发展优势产业。种植烤烟5.43万亩,比常年增1.2万亩,完成烟叶收购18.5万担,比常年增3.5万担,收购总值1.4亿元,实现收3083.66万元。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13亿元,同比增长7.9%。新植核桃20万亩,全县种植面积达到80.44万亩;新植花椒5.68万亩,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1.14万亩,实现核桃仁产量3000吨,花椒产量1200吨,产值3.5亿元。新建蔬菜大棚50亩,引进蔬菜新品种32个,完成蔬菜种植14.56万亩,产量26.6万吨,实现产值1.7亿元。完成杂交玉米制种6100亩、苹果标准化示范建设5000亩、马铃薯试管苗大田扩繁500亩,优质葡萄示范园、特色观光桃园、甜樱桃示范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理世、云香、长城建安、鑫辉、大成等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产值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体系更加健全,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1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个,专业协会12个,培训农产品经纪人100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核桃商会。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五)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共争取农林水项目资金2.2亿元,同比增长59.5%。完成水利投资6982.58万元,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34件,建成猫鼻子水库东干渠防渗工程、火德红南筐片区小型水利工程、昭鲁大型灌区小寨支渠、大面人饮安全工程等一大批水利项目,全县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2.7个百分点,达到25.82%,再次被省政府表彰为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建设一、二期工程圆满完工,被秦省长称之为“乌蒙山区的红旗渠”。完成交通投资53741万元,昭巧二级公路鲁甸段及昭鲁快捷通道完成工程量的61%,新增油路101公里,完成通达工程58.5公里,硬化和新修乡村公路45公里,王火油路、龙新油路等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4.86万亩,新建农户用沼气池9300口,节柴灶1200眼,改造农村电网8821户,兑现农机购机补贴400万元,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9.29万千瓦。防灾减灾、预测预报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六)创新思路推进扶贫开发,贫困人口脱贫步伐明显加快。累计投入扶贫项目资金11538万元,投入小额信贷及扶贫贴息贷款3200万元,易地开发资金35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75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10个,改造茅草房300户,“百千万帮扶工程”深入实施,0.6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整合资金2495万元,建成新农村示范点92个。圆满完成了小寨乡“整乡推进”任务,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之路,“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昭通现场会”和“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的与会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被省政府秦省长誉为“乌蒙山区扶贫的一面旗帜”。

  (七)积极而为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两基”顺利通过验收,发放中小学贫困家庭寄宿制生活补助1096.69万元,中考综合成绩列全市前茅,高考上线率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改扩建乡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3个,新增卫生设施12413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达到36.8万人,参合率达95.6%,累计减免资金4264万元。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25‰,自然增长率降至6.43‰。建设廉租住房1.5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完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1480户。新增农村低保对象2__0个,6436个城镇低收入人口和33331个农村贫困群众纳入低保。新建乡镇文化站8个,农家书屋3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个。“百场演出进百村”等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八)坚定不移推进城乡统筹,集镇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昭鲁一体化战略部署,强势推进城市建设“二次创业”,完成投资3.9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0.64平方公里,湖滨小区、文屏山森林公园一期开发、老城区排涝改造等工程投入使用,县三小和第二幼儿园片区道路建设全面完工。小寨、江底、龙树等7个集镇建设基本完工,其余集镇建设全面展开,共完成投资5.41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5.5平方公里,发展个体工商户2856户,累计转移农村人口3万余人。成功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试点推进会。

  (九)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继续完善农业农村工作考评体系,实行风险金抵押考评制度,兑现年度考评资金49.2万元。实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扶持制度,落实产业发展扶持资金453.9万元。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经完成,确权到户51419户,确权面积77.59万亩。累计实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3个,总投资2600万元。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12个乡镇均建立委托代理中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利投融资体制、基层农技推广等改革工作有序推进、不断深化。

  在认真总结成绩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难等问题。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扎实工作抓机遇,不断克服、不断解决。

  二、奋力拼搏,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根据中央和省市的部,我县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农业产业化和推进扶贫开发三个重点,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按照这个总体要求,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确定为:全县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粮食总产增长5%以上,烤烟生产收购17.5万担,改造中低产田地3.6万亩以上,新增耕地有效灌溉面积3.1万亩以上,解决3万以上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2万人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巩固和解决1万以上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围绕目标任务,重点抓好8方面的工作。

  (一)以加强水利设施为重点,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题,这说明中央和省、市都将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科学编制规划,积极争取支持,全面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突出抓

  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做好月亮湾中型水库建设前期工作,确保10月前开工建设,对猫鼻子、大岩脚等5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启动山洪泥石流非工程治理、中央小农水专项县项目、赵家海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加强灌溉水费征收,完成昭鲁河白庙提灌站改造任务,完成1500件“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通过承包、成立用水合作组织、委托管理、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管理方式,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得到明确、经营方式搞活、管护责任落实,安全运行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做到建、管、用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切实抓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二是要突出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扎实抓好3.6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确保按质按量完成改造任务。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全面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三是要突出抓好现代农业烟草项目。认真抓好2011年大水塘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2011年10月30日前竣工接受验收,力争将大水塘打造成为全市中低产田地改造示范典型。四是要突出抓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一事一议项目首先安排在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想干的村组,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五是要突出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加快王家桥至火德红、龙树至新街油路建设,尽快完成扫尾工程。完成100公里以上通村公路硬化、3个农村客运站和50公里村组公路建设任务。六是要突出抓好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广泛宣传农村购置补贴政策,加大财政配套支持力度,完成中央农机购置补贴200万元以上,使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1万千瓦。七是要突出抓好农村电网改造。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落实城乡电网同网同价政策,力争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亿元,农村户表覆盖率达到82%以上。八是要突出抓好生态建设。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12000口(农业10000口,林业2000口),加强乡镇“两污”项目建设,做好造林绿化、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

  (二)以狠抓样板示范为抓手,确保粮食持续增产。继续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稳定面积、优化品种、改善品质、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重点抓好3个方面。一是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其中:夏粮9万亩以上、秋冬粮51万亩以上。二是要层层举办样板。要向科技要粮、向高产创建要粮、向提高复种指数要粮,在去年成功创建三片省级粮食间套种示范样板的基础上,落实县、乡、村粮食丰产示范样板20万亩(其中:玉米样板9万亩,马铃薯样板 8万亩,水稻样板 2万亩,小麦1万亩)。大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增粮工程,实施好“300亩核心区、2000亩展示区、10000亩示范区”的高产创建样板5片,积极探索整乡、整村粮食高产样板推进工作,在水磨、龙树2个乡镇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整乡推进,在文屏镇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整乡推进,重点抓好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确保面积达到7000亩以上。三是要加大科技增收力度。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村、社田间地块,切实提高科技到户率和到田率,确保良种、玉米地膜覆盖、科技措施普及率达到100%。力争2011年粮食产量在无极端天气的情况下达到15.1万吨,增长5%。

  (三)以发展优产业为先导,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发展好吃好喝的特色绿色农业、好销好价的优质高效农业、好看好玩的休闲观光农业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6个方面:一是要继续抓好烤烟生产。以提高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为主线,努力实现“一增五保” 目标。即:增加生产总量,保证计划完成,保证质量提升,保证结构优化,保证出口备货,保证烟农效益。有效杜绝粗放无序种植,在提高种植水平、提升烟叶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上狠下功夫,确保17.5万担烟叶生产收购任务圆满完成。二是要加快发展畜牧产业。以发展科学养殖示范小区和畜牧养殖大户为重点,以强化疫情防控为保障,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推进冻精改良等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广“熟改生”饲养方式,发展无公害规模养殖,实现畜牧养殖规模与质量并进。在新街、龙树、水磨、文屏、茨院等乡(镇)新建8个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养殖村,扶持发展15户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抓好15户生猪养殖场建设,加快桃源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推广肉牛短期育肥技术。力争实现家畜存栏128.3万头(只),家畜出栏114万头(只),实现畜牧业产值3.8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三是要重点培育核桃、花椒优势产业。在圆满完成100万亩核桃、花椒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要强化抚育管理,组织全县林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群众做好核桃、花椒抚育管理,层层举办抚育管理现场培训会,直接通过技术人员承包培训到村、到组、到农户,全面提升核桃花椒抚育管理水平。要积极推广推介,结合建党__周年系列活动,认真组织筹划好核桃、花椒产业发展 “四个一”活动,出版一本关于鲁甸核桃的书、筹办一次核桃文化艺术节或论坛、拍摄一部高质量的核桃花椒产业发展专题片、成立一批核桃花椒产业发展协会或商会,着力提升我县核桃、花椒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为核桃、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开空间。要狠抓样板建设,实行挂钩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实名制。具体目标是:核桃示范样板(文屏镇1片,江底乡4片,火德红乡3片,小寨乡3片,龙头山镇5片,乐红乡2片,梭山乡2片)共20片;花椒示范样板(火德红乡1片,小寨乡1片,龙头山镇5片,梭山乡3片)共10片;每片样板不低于5000亩连片。通过强化抚育管理、狠抓样板建设、提升产业品位,力争核桃、花椒产业到“十二五”末在2010年不变价的基础上产值突破30亿元。四是要加快马铃薯、果蔬等基地建设。种植马铃薯16万亩以上,推广三级以内脱毒马铃薯8万亩以上,在江边河谷地区发展冬早马铃薯2万亩以上,力争马铃薯产量达到24万吨以上,产值突破4亿元。着力加快冬早蔬菜及温凉型蔬菜两大特色基地建设,种植蔬菜18万亩以上。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辣椒定单生产基地1万亩。切实改造和管护好现有樱桃、苹果等现有果园,新植大樱桃1000亩,苹果1万亩,葡萄500亩。加大对水果协会扶持力度,力争水果产值达到6500万元以上。五是要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重点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行业前景好、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在资金、土地、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加快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增强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要着力强化农产品市场开拓,巩固和提升我县农产品在周边省市的市场占有率,建立农产品网上购销平台,支持网上交易,组织龙头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推介活动,扩大影响力,力争优势农产品走出国门。要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新建25个农家店,12 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使农家店的乡(镇)覆盖率达到85%以上。要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培训农产品经纪人400人以上,发展“两社一会” 组织 20个以上,拓宽农产品经营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以加大务工培训力度为依托,着力发展劳务经济。要把提高农民工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撑。重点抓好3个方面:一是要尽快争取启动建设县职教中心,以“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载体,抓好农民工培训工作,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向纵深推进。二是要努力开辟新的劳务市场。加强与省内外、市内外、县内外重点企业的对接与联系,扩大定单输出规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三是要抓住县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多,建成投产企业增多等有利于就近就地务工的机遇,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力争最大限度安排本地农民工参与建设,让农民工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通过努力,今年确保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以上,累计转移12万人以上,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12亿元以上,纯收入7亿元以上。

  (五)以实施整乡整村推进为核心,着力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要突出抓好3个方面.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篇6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的成绩,部署今年的工作。去年全市的“三农”工作卓有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发展比较平稳,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二是农村改革的步伐在逐步加快,活力逐渐释放;三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尤其是水利、道路、电力、通讯,包括农村公共服务;四是农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当前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是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现在只剩下两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针见血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的短板在农村。因此,我们各个县市区、市直农口部门的负责同志一定要高度警觉,不能忽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要高度关注农村,身体力行地帮助农民增收。实际上县域经济说白了就是农业农村经济,不讲农业、不过问农业、不熟悉农业的领导干部,都是不合格的,都是“忘本”的。目前,我们对农业的投入还不够,领导干部花的精力也不够。XX作为一个有80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农民的问题不解决,不把农村这一块搞上去,是无法全面建成小康的。所以,全市上下对“三农”工作必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挂帅,亲力亲为地为“三农”发展解决问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抓农业农村工作还靠老办法是不行了,要不断摸索,思路要清,方向要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对下阶段全市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应该有一个清醒判断,概括起来说即:农业现代化是目标,增加农民收入是目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基础,深化农村改革是动力,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是保障,实施精准扶贫是重点。按照这一思路,下步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不能永远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一定要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发展农业的目的就是要把农业像办工业一样,真正把农产品作为商品来生产,而不是满足于自给自足。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真正以工厂的生产方式来经营农业,既要让它本身有价值,还要能够产生剩余价值。一要集约化经营。集约经营必须搞规模化,要打破现在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把土地流转起来集中搞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会提高,分工会更细,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二要标准化生产。农业生产也要像工厂里生产商品一样,要有生产标准,不能违背规律,育秧有育秧的标准,下种有下种的标准,田间管理有田间管理的标准,要满足各阶段的生长条件,才能长的好。三要一体化产销。传统农业中每家每户既是生产者、经营者,又是消费者。现代农业一定要把产销连接起来,要有专门的队伍、专门的人员去对接市场,在市场和农民中寻找一个结合点,对准市场的变化来组织农民生产。四要机械化耕作。人工劳动效率太低,必须要实现机械化耕作。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愿意下地干农活的更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耕作势在必行。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搞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发展产业促增收。首先是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来增收,让优质安全农产品鼓足农民的“钱袋子”。其次是扩大规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要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让农民获得规模效益收入。第三是对接二三产业。一方面,用工业化理念改造农业,拉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另一方面,用三产服务思维拓展农业功能。二是扩大就业促增收。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剥离出来,去从事二、三产业,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引导农民进入务工经商新领域,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通过减员来实现增收。三是落实政策促增收。减少了负担,相当于增加了收入。要在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及时、规范、足额发放各种补贴、救助资金的同时,全面落实减负责任制,高度重视涉农收费监管、审计监督和专项检查,着力减轻农民的非生产性负担。四是扩大服务促增收。各级各部门要着力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产品的覆盖范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减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支出,间接来实现增收。

  三、全力以赴推动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的动力,必将极大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既包括生产方式的一体化,也包括生活方式一体化,让城乡居民走一样的路,住一样的房,喝一样的水。目前我们城乡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有不小的差距,要实现一体化不是短时间能见效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但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一要完善集镇规划。要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小城镇规划理念,把乡镇的规划做好,然后再严格按照按规划实施集镇建设。二要推动集镇建设。每个县市区今年都要启动两个重点镇的建设,建出品味,建出档次,建出风格,建出特色。三要加强集镇管理。建固然重要,管同样重要。集镇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集镇规划和功能分区,分步分片,逐年推进,吸纳人口聚集,带动消费提升,同时加强集镇的管理,实现富民强镇。

  四、持之以恒深化农村改革。重点要抓好四件事:一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农村改革排在第一位的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农民对农村资产基本上没有所有权,农村资产不确权,产权制度不改革,农民还是一无所有。要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必然要让农民成为所有者。目前首要的就是把农村土地的问题解决,中央、省里已经部署全面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我市要在XX年底之前把这个任务完成好。二是经营模式的改革。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家庭经营制度、农业合作经营制度、农业公司经营制度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的创新,尤其要建构集约化的家庭生产经营与专业化、合作化、产业化的多元服务体系相结合的农业新型双层经营体系。三是金融体系的改革。我国的金融管制是非常强硬的,给农民贷款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农民的贷款通常是额度小、笔数多、程序繁杂。金融体制不改革,势必会阻碍农业的发展。去年,我们在xx市成功推动了金融服务“三农”试点工作,各县市区要学习借鉴,今年要在全市全面铺开。四是社会化服务的改革。主要是“五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素质服务、流通服务。金融除了搞好改革,还要搞好服务,要构建相关服务体系,帮助农民对接银行,规范贷款行为,收集金融信息。科技服务要搞成长期行为,真正让科技信息进村入户。

  五、扎实有效推进法治建设。农村的社会秩序问题是一个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农村社会秩序靠什么?有学者研究提出,一要有一个坚强的政党,二是要有个法治政府,三要有严格的民主。这三条归根结底来说还是靠法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遵法守法,首先是要崇尚法律,对法律要有所敬畏。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要提高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能力,带头用法律办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用法治的理念、务实的作风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指导和帮助基层加强法治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工作的法治化水平。要加强农民法律素质的培养,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采取法律手段、利用合法途径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农村自治组织要发挥自治功能和作用,在农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要有明确的规范。

  六、精准施策加快扶贫攻坚。精准扶贫是“三农”工作的当务之急,实现全面小康不能把农村尤其是贫困村丢了。我们提出“三年内消灭全市所有贫困村”的总目标,这个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尤其是贫困相对集中的地方,压力更大。实现这一目标:一是搞好脱贫规划。会后,各县市区要把区域内有多少贫困人口、贫困到什么程度进行全面真实地摸底,然后根据摸底的情况制定XX年脱贫的规划。XX年脱贫规划制定后,必须逐年分解任务,拿出扎扎实实的、可以落地的年度规划,逐年进行考核调度。二是配强帮扶队伍。这次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市直单位中抽调人员,组建一批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队员一定要是精兵强将,下去驻点帮扶后必须见到成效,XX年内没有帮助实现脱贫的原则上就不能回来。三是注重因地施策。每个扶贫驻村工作队的扶贫工作要精准到户,因地、因人施策,有养殖能力就帮扶搞养殖,有田间功夫就帮扶种好田,有劳动力就组织输送到外务工,有哪些技能,有哪些特长,就要帮助他发挥出来,一定要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这次会议以后,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争取在今年的“三农”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更好的成绩,为农业农村农民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不辜负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期待。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篇7

  同志们:

  春节刚过,市委就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的时间很短,但开得很好。今年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副市长李万千同志已经作出详细部署和具体安排,市委书记童名谦同志还将发表重要讲话。请大家按照两位领导的讲话精神和会议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来谋划

  做好新形势下的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把统筹城乡的立足点放在加强“三农”上,立足全局,科学分析,认真谋划,在肯定成绩中坚定信心,在分析形势中把握机遇,在深化改革中加快发展。

  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地位。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保障在农业;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潜力在农村;改善民生、保持稳定,重点在农民。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把“三农”作为重要问题来处理,继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了五个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之后,从2004年至今,又连续七年颁发了七个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把“三农”作为我省基础工作、基础产业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从我市情况来看,全市四分之三的人口在农村,97%的面积是农村,三分之一的gdp来自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全省、全国的72.4%、70.4%。对于我市这样一个农民数量多、农业比重大、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来说,没有农业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就没有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市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群众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全面小康。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必须在工作部署中真正落实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必须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二要准确把握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去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7个国家和省级涉农会议在*召开,获得了7个国字号称号。全市粮食总产量334.28万吨,连续六年实现增产丰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六年保持较快增长,达到3556元,实际增长10%。农村二三产业逆势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休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农村公路、水利建设和造林绿化取得显著成绩,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村民生全面改善,安全饮水、新型能源、扶贫开发、水库移民、危房改造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涌现出一批“主导产业强、基础设施好、乡风文明优”的示范村、示范片。农村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供销等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发展活力增强。去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为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后发赶超、富民强市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少,解决“三农”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0年是“三农”工作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三农”内部面临“三个难度加大”,“三农”发展环境面临“三个不确定性”,深刻揭示了“三农”工作正处于新旧问题交织、内外矛盾交错的时期。就我市而言,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未明显提高,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未有效扭转,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并未切实建立,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未明显增强,长期影响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未很好消除。因此,千万不能因为去年以来农业形势好转就头脑发热、盲目乐观,对当前“三农”工作一定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要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上把问题看得长远一些,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对策考虑得周全一些,明确定位、统筹谋划,找准发展农村经济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牢牢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要坚定保持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态势的信心。*是农业大市,适合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优质资源十分丰富,农业不仅是我市传统的优势、现实的优势,而且是潜在的优势、未来的优势。尽管当前影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较多,但是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从政策环境看,长期以来,尤其是2010年,中央为适应“三农”发展的新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支农、强农、惠农的实施意见,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机遇。从发展基础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全市已基本建成粮食、生猪、乳业、药材、桔橙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粮食产量位居全省前三名,生猪、肉牛发展数及奶牛总数都位居全省首位,林业综合实力全省第二,隆回是“中国金银花之乡”,新宁是全国闻名的红豆杉基地和全国三大脐橙出口基地之一。二是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适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三农”工作思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领导力量、工作部署上都把“三农”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求富思变的愿望非常强烈,盼发展、谋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从工作保障看,通过“三讲”、“学教”、“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极大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为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经纪人队伍和农村乡土人才,尤其是广大农村工作者在具体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增长了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随着我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对 “三农”工作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只要发挥好这些优势,继续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二、切实抓好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两件大事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方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持久动力。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抓项目、强作风”的总体要求,一个主要立足点就是要以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为主线,通过城乡统筹,促进更多公共资源向“三农”转移,不断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后发赶超、富民强市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是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前提和基础。要按照中央和省委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要求,围绕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强化和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支撑能力上有新的突破。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要抓好防洪体系建设,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骨干山塘清淤扩容工作。要健全农业农村防灾抗灾体系,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防汛抗旱、山洪避险、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工作。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切实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和维护管理,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农村小水电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要大力发展林业,加快国土绿化,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抓好农业机械化建设,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农机具的推广力度,鼓励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农机市场化、专业化。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和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

  二是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村市场体系,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重要推进手段。要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两稳定”,即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865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335万吨以上,巩固我市粮食连续6年丰收的大好势头。完善现代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集中发展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优势农产品,提升粮食、生猪、乳业、药材、桔橙、油料、竹木、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品牌整合,鼓励龙头企业开展绿色、有机食品和商标、品牌的认证工作,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培育出一批享誉全国的*特色产品、标志性商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抓好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真正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办成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重要经济力量。完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扶持和培育发展农村流通经纪人、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推进农产品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城镇社区及大企业对接,积极发挥供销社在农村现代流通中的主导作用。

  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把农民持续增收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激励农民就业创业上,创新农村经济发展平台,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要充分发挥城镇化在扩大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中心城镇,拓宽农民外出就业空间,增强对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吸纳能力。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努力挖掘农业内部就业增收潜力。要依托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培育壮大县域支柱产业,着力推动县域内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抓好县城扩容提质和功能配套,通过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要切实加强就业引导服务,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就业服务信息体系,完善县乡村就业供求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城乡联网、实时共享。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制定专门扶持政策,推动以创业带动农民就业。要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探索建立政府补偿、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提升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四是着力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政策,重点强化扶持农民种粮的各项措施,坚决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严格落实土地承包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规范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土地经营权向种田能手和种植业大户集中,鼓励和引导农民把土地经营权作为生产要素,采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办法,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抓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政策的落实,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加大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力度,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加强连片示范与镇村联动的紧密结合,健全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工作制度,高标准打造一批示范村、示范片、示范带。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大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产业化扶贫、以工代赈等各项扶贫工作力度,对贫困家庭实行就业重点帮扶,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强移民区产业开发和基础建设,大力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促进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业和农村,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支农制度,实现公共资源共同享有、共同受益。

  五是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三农”工作,必须夯实农村基层基础。要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和“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继续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巩固和完善乡、村两级党政一把手“一肩挑”制度,选好配强乡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完善市委党校培训乡镇领导、县委党校培训村级领导的培训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完善村民民主理财、民主评议干部、审计监督农村集体财务等制度。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扎实开展群防群治,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创造农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三、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关键是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继续抓紧抓好各项行之有效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明确任务、精心组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努力把今年的“三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要围绕总体要求加大领导力度。推动今年“三农”工作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引导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和农村安定稳定这一总体要求,把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主题和突出的重点,把整个农业农村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之中,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全面落实“三农”问题的各项举措。要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工作部署,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中心任务,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基本方略,把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把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加快观念、方法、手段和职能的转变,做到工作思路更宽,工作要求更严,工作责任更强,工作合力更大,不断提高领导“三农”工作、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围绕增强造血功能加大投入。要把扩大农村投入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在具体的工作措施上,要抓住四个投入途径,突出三个投入重点。“四个投入途径”:一是向上争资争项。凡是中央、省里有政策口子的,市县两级都要组织专门班子研究,抓紧搞清资金渠道、资金投向,加强项目资金的对口衔接,争取中央和省里足够的支持。二是地方财政投入。市本级安排的新农村专项资金,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各县市区要克服困难,尽量多拿一点钱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对上级需要地方配套的项目资金,要想方设法把资金配套到位。三是扩大信贷投入。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四是动员社会投入。动员社会各方面到农村投资兴业,支援公共事业建设。组织引导农民群众自主投入,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自我建设的能力。“三个投入重点”:一是基础建设。利用国家大幅增加农村基础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重点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农村电网改造等一批基础建设项目,力争今年农村基础建设投入有一个大的突破。二是产业发展。立足提高农业产出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粮食、生猪等大中型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加大对上汇报衔接力度,尽快争取批复,确保项目和资金早日落实到位。三是公共事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也是我们今年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要努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沼气能源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敬老院建设等一批群众直接受益的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三要围绕形成合力加大统筹协调。要继续实行市级领导挂点联系、市直部门帮扶、部门干部下派驻村制度,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共促共为的合力。各职能部门要本着关爱“三农”、帮助农民、多为农村办实事的精神,加强指导,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优质服务,切实把事关“三农”工作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积极筹措资金、物资,帮助解决农村急需解决的困难。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涉农的农林水利、土地矿管、金融保险、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职能机构,要互联互动,把服务延伸到农村,形成全社会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整体合力。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健全完善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内容的“三农”工作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民减负、耕地保护、防洪保安、动物防疫、办点示范、环境治理、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纳入干部考核评价内容,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内容,科学制定指标,加强督促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同志们,农业兴,百业旺;农村稳,大局定;农民富,经济强。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篇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的成绩,部署今年的工作。去年全市的“三农”工作卓有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发展比较平稳,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二是农村改革的步伐在逐步加快,活力逐渐释放;三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尤其是水利、道路、电力、通讯,包括农村公共服务;四是农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当前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是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现在只剩下两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针见血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的短板在农村。因此,我们各个县市区、市直农口部门的负责同志一定要高度警觉,不能忽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要高度关注农村,身体力行地帮助农民增收。实际上县域经济说白了就是农业农村经济,不讲农业、不过问农业、不熟悉农业的领导干部,都是不合格的,都是“忘本”的。目前,我们对农业的投入还不够,领导干部花的精力也不够。XX作为一个有80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农民的问题不解决,不把农村这一块搞上去,是无法全面建成小康的。所以,全市上下对“三农”工作必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挂帅,亲力亲为地为“三农”发展解决问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抓农业农村工作还靠老办法是不行了,要不断摸索,思路要清,方向要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对下阶段全市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应该有一个清醒判断,概括起来说即:农业现代化是目标,增加农民收入是目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基础,深化农村改革是动力,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是保障,实施精准扶贫是重点。按照这一思路,下步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不能永远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一定要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发展农业的目的就是要把农业像办工业一样,真正把农产品作为商品来生产,而不是满足于自给自足。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真正以工厂的生产方式来经营农业,既要让它本身有价值,还要能够产生剩余价值。一要集约化经营。集约经营必须搞规模化,要打破现在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把土地流转起来集中搞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会提高,分工会更细,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二要标准化生产。农业生产也要像工厂里生产商品一样,要有生产标准,不能违背规律,育秧有育秧的标准,下种有下种的标准,田间管理有田间管理的标准,要满足各阶段的生长条件,才能长的好。三要一体化产销。传统农业中每家每户既是生产者、经营者,又是消费者。现代农业一定要把产销连接起来,要有专门的队伍、专门的人员去对接市场,在市场和农民中寻找一个结合点,对准市场的变化来组织农民生产。四要机械化耕作。人工劳动效率太低,必须要实现机械化耕作。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愿意下地干农活的更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耕作势在必行。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搞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发展产业促增收。首先是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来增收,让优质安全农产品鼓足农民的“钱袋子”。其次是扩大规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要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让农民获得规模效益收入。第三是对接二三产业。一方面,用工业化理念改造农业,拉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另一方面,用三产服务思维拓展农业功能。二是扩大就业促增收。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剥离出来,去从事二、三产业,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引导农民进入务工经商新领域,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通过减员来实现增收。三是落实政策促增收。减少了负担,相当于增加了收入。要在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及时、规范、足额发放各种补贴、救助资金的同时,全面落实减负责任制,高度重视涉农收费监管、审计监督和专项检查,着力减轻农民的非生产性负担。四是扩大服务促增收。各级各部门要着力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产品的覆盖范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减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支出,间接来实现增收。

  三、全力以赴推动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的动力,必将极大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既包括生产方式的一体化,也包括生活方式一体化,让城乡居民走一样的路,住一样的房,喝一样的水。目前我们城乡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有不小的差距,要实现一体化不是短时间能见效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但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一要完善集镇规划。要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小城镇规划理念,把乡镇的规划做好,然后再严格按照按规划实施集镇建设。二要推动集镇建设。每个县市区今年都要启动两个重点镇的建设,建出品味,建出档次,建出风格,建出特色。三要加强集镇管理。建固然重要,管同样重要。集镇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集镇规划和功能分区,分步分片,逐年推进,吸纳人口聚集,带动消费提升,同时加强集镇的管理,实现富民强镇。

  四、持之以恒深化农村改革。重点要抓好四件事:一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农村改革排在第一位的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农民对农村资产基本上没有所有权,农村资产不确权,产权制度不改革,农民还是一无所有。要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必然要让农民成为所有者。目前首要的就是把农村土地的问题解决,中央、省里已经部署全面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我市要在XX年底之前把这个任务完成好。二是经营模式的改革。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家庭经营制度、农业合作经营制度、农业公司经营制度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的创新,尤其要建构集约化的家庭生产经营与专业化、合作化、产业化的多元服务体系相结合的农业新型双层经营体系。三是金融体系的改革。我国的金融管制是非常强硬的,给农民贷款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农民的贷款通常是额度小、笔数多、程序繁杂。金融体制不改革,势必会阻碍农业的发展。去年,我们在XX市成功推动了金融服务“三农”试点工作,各县市区要学习借鉴,今年要在全市全面铺开。四是社会化服务的改革。主要是“五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素质服务、流通服务。金融除了搞好改革,还要搞好服务,要构建相关服务体系,帮助农民对接银行,规范贷款行为,收集金融信息。科技服务要搞成长期行为,真正让科技信息进村入户。

  五、扎实有效推进法治建设。农村的社会秩序问题是一个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农村社会秩序靠什么?有学者研究提出,一要有一个坚强的政党,二是要有个法治政府,三要有严格的民主。这三条归根结底来说还是靠法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遵法守法,首先是要崇尚法律,对法律要有所敬畏。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要提高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能力,带头用法律办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用法治的理念、务实的作风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指导和帮助基层加强法治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工作的法治化水平。要加强农民法律素质的培养,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采取法律手段、利用合法途径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农村自治组织要发挥自治功能和作用,在农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要有明确的规范。

  六、精准施策加快扶贫攻坚。精准扶贫是“三农”工作的当务之急,实现全面小康不能把农村尤其是贫困村丢了。我们提出“三年内消灭全市所有贫困村”的总目标,这个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尤其是贫困相对集中的地方,压力更大。实现这一目标:一是搞好脱贫规划。会后,各县市区要把区域内有多少贫困人口、贫困到什么程度进行全面真实地摸底,然后根据摸底的情况制定XX年脱贫的规划。XX年脱贫规划制定后,必须逐年分解任务,拿出扎扎实实的、可以落地的年度规划,逐年进行考核调度。二是配强帮扶队伍。这次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市直单位中抽调人员,组建一批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队员一定要是精兵强将,下去驻点帮扶后必须见到成效,XX年内没有帮助实现脱贫的原则上就不能回来。三是注重因地施策。每个扶贫驻村工作队的扶贫工作要精准到户,因地、因人施策,有养殖能力就帮扶搞养殖,有田间功夫就帮扶种好田,有劳动力就组织输送到外务工,有哪些技能,有哪些特长,就要帮助他发挥出来,一定要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这次会议以后,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争取在今年的“三农”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更好的成绩,为农业农村农民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不辜负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期待。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篇9

  同志们:

  春节刚过,市委就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的时间很短,但开得很好。今年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副市长李万千同志已经作出详细部署和具体安排,市委书记童名谦同志还将发表重要讲话。请大家按照两位领导的讲话精神和会议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来谋划

  做好新形势下的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把统筹城乡的立足点放在加强“三农”上,立足全局,科学分析,认真谋划,在肯定成绩中坚定信心,在分析形势中把握机遇,在深化改革中加快发展。

  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地位。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保障在农业;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潜力在农村;改善民生、保持稳定,重点在农民。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把“三农”作为重要问题来处理,继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了五个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之后,从2004年至今,又连续七年颁发了七个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把“三农”作为我省基础工作、基础产业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从我市情况来看,全市四分之三的人口在农村,97%的面积是农村,三分之一的gdp来自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全省、全国的72.4%、70.4%。对于我市这样一个农民数量多、农业比重大、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来说,没有农业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就没有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市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群众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全面小康。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必须在工作部署中真正落实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必须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二要准确把握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去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7个国家和省级涉农会议在*召开,获得了7个国字号称号。全市粮食总产量334.28万吨,连续六年实现增产丰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六年保持较快增长,达到3556元,实际增长10%。农村二三产业逆势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休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农村公路、水利建设和造林绿化取得显著成绩,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村民生全面改善,安全饮水、新型能源、扶贫开发、水库移民、危房改造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涌现出一批“主导产业强、基础设施好、乡风文明优”的示范村、示范片。农村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供销等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发展活力增强。去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为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后发赶超、富民强市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少,解决“三农”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0年是“三农”工作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三农”内部面临“三个难度加大”,“三农”发展环境面临“三个不确定性”,深刻揭示了“三农”工作正处于新旧问题交织、内外矛盾交错的时期。就我市而言,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未明显提高,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未有效扭转,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并未切实建立,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未明显增强,长期影响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未很好消除。因此,千万不能因为去年以来农业形势好转就头脑发热、盲目乐观,对当前“三农”工作一定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要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上把问题看得长远一些,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对策考虑得周全一些,明确定位、统筹谋划,找准发展农村经济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牢牢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要坚定保持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态势的信心。*是农业大市,适合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优质资源十分丰富,农业不仅是我市传统的优势、现实的优势,而且是潜在的优势、未来的优势。尽管当前影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较多,但是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从政策环境看,长期以来,尤其是2010年,中央为适应“三农”发展的新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支农、强农、惠农的实施意见,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机遇。从发展基础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全市已基本建成粮食、生猪、乳业、药材、桔橙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粮食产量位居全省前三名,生猪、肉牛发展数及奶牛总数都位居全省首位,林业综合实力全省第二,隆回是“中国金银花之乡”,新宁是全国闻名的红豆杉基地和全国三大脐橙出口基地之一。二是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适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三农”工作思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领导力量、工作部署上都把“三农”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求富思变的愿望非常强烈,盼发展、谋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从工作保障看,通过“三讲”、“学教”、“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极大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为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经纪人队伍和农村乡土人才,尤其是广大农村工作者在具体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增长了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随着我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对 “三农”工作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只要发挥好这些优势,继续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二、切实抓好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两件大事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方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持久动力。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抓项目、强作风”的总体要求,一个主要立足点就是要以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为主线,通过城乡统筹,促进更多公共资源向“三农”转移,不断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后发赶超、富民强市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是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前提和基础。要按照中央和省委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要求,围绕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强化和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支撑能力上有新的突破。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要抓好防洪体系建设,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骨干山塘清淤扩容工作。要健全农业农村防灾抗灾体系,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防汛抗旱、山洪避险、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工作。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切实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和维护管理,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农村小水电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要大力发展林业,加快国土绿化,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抓好农业机械化建设,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农机具的推广力度,鼓励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农机市场化、专业化。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和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

  二是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村市场体系,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重要推进手段。要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两稳定”,即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865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335万吨以上,巩固我市粮食连续6年丰收的大好势头。完善现代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集中发展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优势农产品,提升粮食、生猪、乳业、药材、桔橙、油料、竹木、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品牌整合,鼓励龙头企业开展绿色、有机食品和商标、品牌的认证工作,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培育出一批享誉全国的*特色产品、标志性商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抓好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真正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办成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重要经济力量。完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扶持和培育发展农村流通经纪人、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推进农产品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城镇社区及大企业对接,积极发挥供销社在农村现代流通中的主导作用。

  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把农民持续增收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激励农民就业创业上,创新农村经济发展平台,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要充分发挥城镇化在扩大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中心城镇,拓宽农民外出就业空间,增强对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吸纳能力。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努力挖掘农业内部就业增收潜力。要依托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培育壮大县域支柱产业,着力推动县域内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抓好县城扩容提质和功能配套,通过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要切实加强就业引导服务,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就业服务信息体系,完善县乡村就业供求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城乡联网、实时共享。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制定专门扶持政策,推动以创业带动农民就业。要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探索建立政府补偿、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提升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四是着力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政策,重点强化扶持农民种粮的各项措施,坚决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严格落实土地承包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规范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土地经营权向种田能手和种植业大户集中,鼓励和引导农民把土地经营权作为生产要素,采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办法,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抓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政策的落实,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加大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力度,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加强连片示范与镇村联动的紧密结合,健全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工作制度,高标准打造一批示范村、示范片、示范带。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大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产业化扶贫、以工代赈等各项扶贫工作力度,对贫困家庭实行就业重点帮扶,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强移民区产业开发和基础建设,大力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促进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业和农村,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支农制度,实现公共资源共同享有、共同受益。

  五是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三农”工作,必须夯实农村基层基础。要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和“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继续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巩固和完善乡、村两级党政一把手“一肩挑”制度,选好配强乡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完善市委党校培训乡镇领导、县委党校培训村级领导的培训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完善村民民主理财、民主评议干部、审计监督农村集体财务等制度。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扎实开展群防群治,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创造农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三、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关键是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继续抓紧抓好各项行之有效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明确任务、精心组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努力把今年的“三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要围绕总体要求加大领导力度。推动今年“三农”工作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引导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和农村安定稳定这一总体要求,把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主题和突出的重点,把整个农业农村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之中,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全面落实“三农”问题的各项举措。要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工作部署,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中心任务,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基本方略,把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把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加快观念、方法、手段和职能的转变,做到工作思路更宽,工作要求更严,工作责任更强,工作合力更大,不断提高领导“三农”工作、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围绕增强造血功能加大投入。要把扩大农村投入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在具体的工作措施上,要抓住四个投入途径,突出三个投入重点。“四个投入途径”:一是向上争资争项。凡是中央、省里有政策口子的,市县两级都要组织专门班子研究,抓紧搞清资金渠道、资金投向,加强项目资金的对口衔接,争取中央和省里足够的支持。二是地方财政投入。市本级安排的新农村专项资金,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各县市区要克服困难,尽量多拿一点钱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对上级需要地方配套的项目资金,要想方设法把资金配套到位。三是扩大信贷投入。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四是动员社会投入。动员社会各方面到农村投资兴业,支援公共事业建设。组织引导农民群众自主投入,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自我建设的能力。“三个投入重点”:一是基础建设。利用国家大幅增加农村基础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重点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农村电网改造等一批基础建设项目,力争今年农村基础建设投入有一个大的突破。二是产业发展。立足提高农业产出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粮食、生猪等大中型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加大对上汇报衔接力度,尽快争取批复,确保项目和资金早日落实到位。三是公共事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也是我们今年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要努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沼气能源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敬老院建设等一批群众直接受益的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三要围绕形成合力加大统筹协调。要继续实行市级领导挂点联系、市直部门帮扶、部门干部下派驻村制度,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共促共为的合力。各职能部门要本着关爱“三农”、帮助农民、多为农村办实事的精神,加强指导,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优质服务,切实把事关“三农”工作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积极筹措资金、物资,帮助解决农村急需解决的困难。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涉农的农林水利、土地矿管、金融保险、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职能机构,要互联互动,把服务延伸到农村,形成全社会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整体合力。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健全完善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内容的“三农”工作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民减负、耕地保护、防洪保安、动物防疫、办点示范、环境治理、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纳入干部考核评价内容,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内容,科学制定指标,加强督促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同志们,农业兴,百业旺;农村稳,大局定;农民富,经济强。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篇10

  多年来,各级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紧紧围绕中心,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在三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岁末年关将至。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与各县区人大、市直涉农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共同研究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交流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这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进一步提高全市人大农业农村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就如何做好全市人大农业农村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始终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并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深刻指明了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在全局中的重要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我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市,农业问题,始终关乎全市发展大局。我市的农业与农村工作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省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农业倍增工程、扶贫攻坚工程、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等为抓手,迎难而上、奋发进取,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呈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去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增长5.4%、增速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增速全省第五。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汉中“三农”工作仍存在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农业仍然不强;城乡一体化步伐缓慢,农村仍然不美;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仍然不富等问题。

  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了新常态的重要历史判断。在新常态的大逻辑下,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我市“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和新机遇,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前提。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

  这“五个新”的重要指示,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必须通过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体制机制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实施农业倍增工程、扶贫攻坚工程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美丽乡村、新型社区建设打造具有汉中特色的新农村。

  多年来,各级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行职责,改进监督方式,创新调研方法,服务人大代表,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从事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一定要认清形势、牢记使命,履职尽责,扎实工作,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积极作为,努力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做贡献

  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村长期繁荣、农民持续增收,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汉中“三市”建设目标是我们各级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大局,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工作的优势,积极作为,努力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农业监督工作要进一步突出实效。全市人大农业农村监督工作,应当把切入点和着力点放在督促推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村改革、改善农村民生、实施扶贫攻坚、提升农村工作水平上,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农业与农村工作大局,有计划地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专项工作报告,督促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三农”工作部署,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迫切需要的问题;二是围绕涉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有重点地开展执法检查,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确保农业与农村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依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要加强跟踪监督。要认真抓好有关部门整改情况的落实和反馈,对看准的问题、选准的议题,要盯住不放,敢于挺直腰板,坚持跟踪到底。通过“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推动问题解决。

  二是农业调研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我们要紧紧围绕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中省市“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和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实施“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的规划,农村综合改革和扶贫攻坚、推进特色产业富民收入倍增等重大问题,精心组织开展视察调研活动,积极探索符合市情实际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加快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路子。形成一批有份量、有价值、可操作的调研成果,为党委决策和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提供参考依据。

  三是农业法制宣传教育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加强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在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的同时,切实履行好人大自身普法责任,结合“六五”普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突出宣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法治在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市县区人大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坚持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效果。要深入学习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中央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等业务知识,学习借鉴兄弟县区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好经验,学习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的县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务实之策、创新之举。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监督不图形式,注重实效;建议不图形式,注重落实。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善其能、尽其责。使人大农业农村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也使得人大的工作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开创我市人大“三农”工作新局面。

  最后,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篇1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的成绩,部署今年的工作。去年全市的“三农”工作卓有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发展比较平稳,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二是农村改革的步伐在逐步加快,活力逐渐释放;三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尤其是水利、道路、电力、通讯,包括农村公共服务;四是农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当前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是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现在只剩下两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针见血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的短板在农村。因此,我们各个县市区、市直农口部门的负责同志一定要高度警觉,不能忽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要高度关注农村,身体力行地帮助农民增收。实际上县域经济说白了就是农业农村经济,不讲农业、不过问农业、不熟悉农业的领导干部,都是不合格的,都是“忘本”的。目前,我们对农业的投入还不够,领导干部花的精力也不够。XX作为一个有80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农民的问题不解决,不把农村这一块搞上去,是无法全面建成小康的。所以,全市上下对“三农”工作必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挂帅,亲力亲为地为“三农”发展解决问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抓农业农村工作还靠老办法是不行了,要不断摸索,思路要清,方向要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对下阶段全市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应该有一个清醒判断,概括起来说即:农业现代化是目标,增加农民收入是目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基础,深化农村改革是动力,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是保障,实施精准扶贫是重点。按照这一思路,下步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不能永远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一定要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发展农业的目的就是要把农业像办工业一样,真正把农产品作为商品来生产,而不是满足于自给自足。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真正以工厂的生产方式来经营农业,既要让它本身有价值,还要能够产生剩余价值。一要集约化经营。集约经营必须搞规模化,要打破现在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把土地流转起来集中搞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会提高,分工会更细,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二要标准化生产。农业生产也要像工厂里生产商品一样,要有生产标准,不能违背规律,育秧有育秧的标准,下种有下种的标准,田间管理有田间管理的标准,要满足各阶段的生长条件,才能长的好。三要一体化产销。传统农业中每家每户既是生产者、经营者,又是消费者。现代农业一定要把产销连接起来,要有专门的队伍、专门的人员去对接市场,在市场和农民中寻找一个结合点,对准市场的变化来组织农民生产。四要机械化耕作。人工劳动效率太低,必须要实现机械化耕作。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愿意下地干农活的更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耕作势在必行。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搞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发展产业促增收。首先是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来增收,让优质安全农产品鼓足农民的“钱袋子”。其次是扩大规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要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让农民获得规模效益收入。第三是对接二三产业。一方面,用工业化理念改造农业,拉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另一方面,用三产服务思维拓展农业功能。二是扩大就业促增收。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剥离出来,去从事二、三产业,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引导农民进入务工经商新领域,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通过减员来实现增收。三是落实政策促增收。减少了负担,相当于增加了收入。要在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及时、规范、足额发放各种补贴、救助资金的同时,全面落实减负责任制,高度重视涉农收费监管、审计监督和专项检查,着力减轻农民的非生产性负担。四是扩大服务促增收。各级各部门要着力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产品的覆盖范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减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支出,间接来实现增收。

  三、全力以赴推动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的动力,必将极大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既包括生产方式的一体化,也包括生活方式一体化,让城乡居民走一样的路,住一样的房,喝一样的水。目前我们城乡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有不小的差距,要实现一体化不是短时间能见效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但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一要完善集镇规划。要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小城镇规划理念,把乡镇的规划做好,然后再严格按照按规划实施集镇建设。二要推动集镇建设。每个县市区今年都要启动两个重点镇的建设,建出品味,建出档次,建出风格,建出特色。三要加强集镇管理。建固然重要,管同样重要。集镇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集镇规划和功能分区,分步分片,逐年推进,吸纳人口聚集,带动消费提升,同时加强集镇的管理,实现富民强镇。

  四、持之以恒深化农村改革。重点要抓好四件事:一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农村改革排在第一位的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农民对农村资产基本上没有所有权,农村资产不确权,产权制度不改革,农民还是一无所有。要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必然要让农民成为所有者。目前首要的就是把农村土地的问题解决,中央、省里已经部署全面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我市要在XX年底之前把这个任务完成好。二是经营模式的改革。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家庭经营制度、农业合作经营制度、农业公司经营制度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的创新,尤其要建构集约化的家庭生产经营与专业化、合作化、产业化的多元服务体系相结合的农业新型双层经营体系。三是金融体系的改革。我国的金融管制是非常强硬的,给农民贷款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农民的贷款通常是额度小、笔数多、程序繁杂。金融体制不改革,势必会阻碍农业的发展。去年,我们在XX市成功推动了金融服务“三农”试点工作,各县市区要学习借鉴,今年要在全市全面铺开。四是社会化服务的改革。主要是“五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素质服务、流通服务。金融除了搞好改革,还要搞好服务,要构建相关服务体系,帮助农民对接银行,规范贷款行为,收集金融信息。科技服务要搞成长期行为,真正让科技信息进村入户。

  五、扎实有效推进法治建设。农村的社会秩序问题是一个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农村社会秩序靠什么?有学者研究提出,一要有一个坚强的政党,二是要有个法治政府,三要有严格的民主。这三条归根结底来说还是靠法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遵法守法,首先是要崇尚法律,对法律要有所敬畏。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要提高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能力,带头用法律办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用法治的理念、务实的作风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指导和帮助基层加强法治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工作的法治化水平。要加强农民法律素质的培养,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采取法律手段、利用合法途径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农村自治组织要发挥自治功能和作用,在农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要有明确的规范。

  六、精准施策加快扶贫攻坚。精准扶贫是“三农”工作的当务之急,实现全面小康不能把农村尤其是贫困村丢了。我们提出“三年内消灭全市所有贫困村”的总目标,这个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尤其是贫困相对集中的地方,压力更大。实现这一目标:一是搞好脱贫规划。会后,各县市区要把区域内有多少贫困人口、贫困到什么程度进行全面真实地摸底,然后根据摸底的情况制定XX年脱贫的规划。XX年脱贫规划制定后,必须逐年分解任务,拿出扎扎实实的、可以落地的年度规划,逐年进行考核调度。二是配强帮扶队伍。这次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市直单位中抽调人员,组建一批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队员一定要是精兵强将,下去驻点帮扶后必须见到成效,XX年内没有帮助实现脱贫的原则上就不能回来。三是注重因地施策。每个扶贫驻村工作队的扶贫工作要精准到户,因地、因人施策,有养殖能力就帮扶搞养殖,有田间功夫就帮扶种好田,有劳动力就组织输送到外务工,有哪些技能,有哪些特长,就要帮助他发挥出来,一定要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这次会议以后,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争取在今年的“三农”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更好的成绩,为农业农村农民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不辜负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期待。

推荐访问:工作会议 三农 讲话稿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2021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范文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三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三农工作会议的体会和心得 三农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三农工作推进会 三农工作会议纪要 三农工作会议讲话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