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

退役军人创业事迹

时间:2022-08-10 15: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退役军人创业事迹,供大家参考。

退役军人创业事迹

 

 牢记军人荣誉和使命担当 --- 退役军人创业事迹

 **强,1972 年 3 月出生,****年 12 月入伍,****年 12 月退伍,现任**超强纸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退伍回乡后以军人的执着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从商贩做起,创建了从业人员 200 多人,年生产优质瓦楞纸板 1.8 亿平米,产值逾 5 亿,利税收入超千万元的**最大的纸板生产企业,成为**纸包装行业产业发展的领头人。当选为聊城市政协委员,评选为聊城市“十佳创业带头人”、冠县优秀退伍军人,冠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进个人等。

 超前思维,济弱扶困 ****年 12 月在部队服役三年的**强回到**农村老家,面对贫困落后的农村,不甘“贫困”束缚的他,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年,他凭借军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的气魄与胆识,创办了**超强纸制品有限公司,并不断把军队管理和文化建设的精髓有机融入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当中,提出了“思想创新,技能精进,军事化管理,质量为王,服务及时”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公司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生产效益连年翻番。

 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去了,管理也规范了。此时,他想的是如何帮助贫困农民。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大量招工,他打出的招工广告别具一格,把家庭条件特别贫困当作首要条件(当时还没有实施精准扶贫)。招工由他自己亲自把关,想要进企业的农民须先填一张表格,包括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经济收入情况等,然后他根据表格内容逐一审核,最终选定进入企业的都是极端贫困的人口。这些人进入企业,收入激增,极大改善了生活条件。有两位六十多岁的孤独老人听说超强纸制品招工,而且主要招募穷人,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报名。门卫看到他们两个年龄大了,认为他们是无理取闹,便不让他们进去。正在此时,**强同志走了过来,一问情况,得知他们都是鳏夫,无儿无女,便决定收留他们,结果他们既没有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就安排他们做了厂区保洁员。分管后勤的负责人说:“我们的厂区卫生已划分了责任区,不需要保洁员。”**强说:“我本来想安排他们做门卫,这样更轻省一些,可是他们没文化,不能胜任,咱总不能把向咱求助的父老乡亲拒之门外吧?再说,你又多了两个兵,何乐而不为呢?” 真诚帮扶,引导脱贫 部队的教育和培养,加深了**强对人民的感情,脱贫攻坚战开始以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结合纸箱行业入门门槛低,初期投资小,盈利稳定的特点,他积极带动附近村民参与到纸箱包装的制造行业,以资金支持,赠送技术等方式引导他们从单一的纸箱家庭作坊开始、传授技术、简易设备购置,先把纸板提供给村里的贫困加工户,等他们的纸箱卖出后再回收成本,让贫困的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大力助推当地纸箱包装行业的发展。在他的带动和扶持下,以孟庄村为中心方圆 50 公里内的纸箱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 300 余家各类纸箱加工企业,从业人员近万人,其中创业脱贫的二十余家,参与就业的贫困人口一百多人。原因是对创业、就业人员他也亲自把关。对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贫困户予以特别关照,提供设备和原材料,并帮助他们销售,在不影响其生产生活的前提下,逐步回笼资金。对帮扶创业的小微企业,总是谆谆告诫他们尽量录用贫困户就业,超强纸制品为这些小微企业提供一定的用工补偿,确保他们不受损失。

 强化责任,回馈社会 退伍不褪色,致富不忘本,成功后的**强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他常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一个响

 应号召先富起来的农民,政府给了我荣誉,同时给了我责任,我的效益来自社会,我要服务于社会”。多年来对慈善事业累计捐款逾百万元,直接资助贫困儿童 16 人,直至其大学毕业为止。为县特殊教育学校捐赠被褥、床单,走访军营等。每年他都为本村的 60 岁以上的老人发放 100 元现金加一袋面、一桶油,为孤寡老人发放 500 元现金,一袋面,两桶油福利,已经坚持十多年不间断。每年他都会拿出几万元,交由教育部门对贫困学生予以帮扶。超强纸制品精准扶贫定点帮扶贫困村大郭庄村,他出资 10 万余元,安装了路灯 50 盏,修建了排水设施,方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并录取贫困对象 55 人进厂务工,实现稳定脱贫。为改变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户的获得感、幸福感,近三年,他连续投资近 30 万元,为孟庄村安装路灯 40 余盏,修建了村民健身广场,和 500 米柏油路。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强同志始终牢记军人荣誉和使命担当,做到退伍不褪色。他始终关心社会发展稳定,热心投身公益事业,大力支持脱贫攻坚,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退伍老兵不退色 赤诚推开“天堂”门 ----退役军人事迹

 **,男,中共党员,1962 年 9 月出生,1980 年 12 月份入伍,1997 年 7 月份退伍,现任**市殡仪馆副主任。他用二十三年的时间履行着一名退役军人和殡仪工作者的职责、使命,被誉为“用赤诚为逝者推开天堂”的人。**先后被评为“**省殡葬工作先进个人”“**市民政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一、退伍永葆本色,毅然决然选择殡葬工作。

 1997 年 8 月,**同志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面临着工作就业的选择,这可是事关一辈子的大事情。当时,可供他选择的岗位有:市电业局、市人武部、市殡仪馆三个单位。殡仪工作招工难,工资低,职业又不好,还招外人说闲话,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到殡仪馆工作。电业局和人武部这两个部门可是当时的“香饽饽”,好多人挤破头皮都进不去。因此,在选择工作岗位时他也是思量了好多天,他觉得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在部队里受到党教育多年,不能在工作上挑肥拣瘦,盯着好的岗位不放。他心想殡仪工作干好了,一样也能干出个名堂,还做着行善积德的事情。在认真的斟酌思量下,他最终选择了到殡仪馆,从事殡仪服务工作。他在工作岗位的选择上不仅外人不理解,就连自己的父母、妻子得知他选择到殡仪馆工作时,都极力反对,有那么好的工作岗位不选,为什么偏要选择跟死人“打交道”的工作,妻子为此还差一点跟他闹了离婚,不少亲朋好友也纷纷劝说,让他放弃这份工作,但**同志却顶着世俗的偏见和巨大的压力,耐心说服自己的家人,毅然决然的投入到这份平凡而又特殊的行业,并且一干就是 23年。

 二、克服心理恐惧,愿用赤诚推开“天堂”门。

 殡葬事业,更大的压力还在于殡葬工作本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真正踏入殡仪工作岗位后,**才发现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在这里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风雪交加,只要接到任务,都要毅然的去执行,去完成。**市殡仪馆现有 5 辆殡葬车辆,全天 24 小时轮流值班,有时驾驶员病了或家中有重要事情休班,**就主动顶替,承担起驾驶员的角色,去拉尸体。为了保证丧属的满意,**同志按照丧属的电话预约,尽量赶在预定时间之前赶到,并且在帮助抬一抬、推一推尸体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上提供帮助。为了拉一具尸体,他要去接、拉回,火化后送去、返回,来回驱车四趟,有时一天最多拉 7 具尸体,虽然辛苦,但这让两个世界的人(死者、丧属)满意。

 **同志每天工作在有着烧焦气味,以及热气灼人,而又狭小的工作空间里,还要面对着几十具尸体。克服心里上的恐惧是他需要面临的第一道关口。尤其是到了晚上值班的时间,他经常彻夜难眠,睡不着觉,甚至还做恶梦。每天都得与死人打交道,心情很压抑,得不到释放,环境卫生条件又得不到保障,他还曾一度患上了抑郁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殡仪工作岗位上见得多了,干的多了,经历的多了,家人也慢慢从当初的不理解逐渐转化为对他工作上的支持,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他的心情开朗了,工作也慢慢进入了角色。

 如果“天堂”是人们身故之后的归宿,那么,谁将为逝者推开天堂之门?无疑是需要像**同志这样默默无闻工作在殡仪服务一线的人员。“天堂开门人”,这一神秘而又艰辛的工作,需要用赤诚的服务去解密,那么,退役军人**同志就是这其中解密者的一员。

 三、刻苦钻研业务,成为殡葬工作业务能手。

 由于殡葬行业没有人愿意干,工作人员少,工作积极性不高,**同志一个人要身兼数职,灵车驾驶员,遗体告别主持、指挥,骨灰寄存等他样样都干,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路既然是自己选的,就一定要走下去,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业务知识吃透弄通。为了能熟练掌握各类殡葬礼仪知识,他花费大量时间刻苦研读殡葬礼仪书籍,学习业务知识,不懂就问,不懂就学,从一名殡仪新兵,逐渐成长为一名殡仪业务骨干,技术能手。火化工、运尸工、葬礼主持,他样样在行,样样精通。**同志参入撰写的《中华孝道与丧礼世俗》一书,于**年 10 月由黄海数字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这个“不能笑”的社会服务窗口单位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态度,深深感染着周围的同事,得到了丧属的认可和肯定。特别在葬礼告别仪式上,当哀乐低沉,亲友恸哭,生者送别逝者时,正是有了像退役军人**这样的葬礼主持,才能更好的传递着两个世界的情愫。

 四、二十三年的坚守,生命融于殡葬行业。

 殡葬服务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着特殊的工作对象,特殊的工作时间和特殊的工作环境,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从事殡葬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要做好随时随地要工作的准备。尤其是像**同志这样的一线工作人员,不管严寒酷暑、白天与黑夜,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节假日,只要是工作需要,必须第一时间到位,只要哪个岗位缺人,他都会主动顶上去。一年 365 天,**同志从来没有一个节假日和星期天,逢年过节也要坚守岗位,二十多年来他很少能和父母一起过春节,共享天伦之乐。**同志在殡葬工作一干就是二十三年,很多跟他一起共事多年的同事,要么选择辞职,要么另谋高就,只有他依然默默坚守岗位,坚持不走,**同志说:这么多年来我火化的尸体上万具,运输的尸体上千具,主持的葬礼上百次,经历了这么多生与死的离别,我已经把殡葬工作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的感人事迹先后被齐鲁晚报、中国社会报等多家媒体刊登报道,他用二十多年的付出和执着,书写着一名殡葬服务工作者的坚守。

 迎接生命的职业总是受到感激和欢迎的,因为一个新生命的降生总是伴着希望与喜悦。而为生命送行的职业却总与噩耗与悲伤相连。就是在这个让人“敬”而“远”之的行业,**同志却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毅然投身殡葬事业,坚定信念,无怨无悔,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推进我市殡葬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让生者安慰,让死者安息”一直是**同志追求的工作目标。二十多年的默默坚守,二十多年的默默付出,二十多年的无私奉献,**同志赢得了妻儿的理解和社会的尊重。**同志说:自己这辈子除了当兵外,最骄傲的选择就是从事殡葬事业,自己在殡葬工作中找到了人生价值,他会在殡葬工作岗位上继续坚持下去。

推荐访问:退役军人创业事迹 退役 事迹 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