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谈话记录 >

形势与政策论文增强中国人志气

时间:2022-06-20 16: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形势与政策论文增强中国人志气(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形势与政策论文增强中国人志气(范文推荐)

形势与政策论文增强中国人的志气6篇

第一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增强中国人的志气

中国边境形势与政策论文

摘要:中国边境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又不能急于应付。历史的遗留问题需要我们多加思考,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我们更不能轻举妄动。如今的中国已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懦弱国家,我们有实力与那些敌视我们的国家抗衡。习近平总书记的上任让我们更加坚信这一点。打击贪污腐败,只有先安内了,我们才能专心一致对外。

2011年以来,中国边境问题逐步浮出水面。钓鱼岛,中日争端;
南沙群岛,菲律宾强硬表态;
中越海域争端;
中印边境对峙。看似一如既往的发展,协商。实则,背地里风流涌动,如履薄冰。这不单单是邻国与中国利益的纠纷,还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对中国的一次试探。试探中国经济军事力量,试探中国对外态度,甚至试探中国国民对于政府的支持。

2012年中国政府换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之后,中国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转折。对外态度上,中国一改以往的低调,忍让,甚至是屈辱。变得强硬,主动,甚至激进。这不仅仅因为中国新一代年轻鹰派将领的上任,还在于中国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提高。

正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使得中国边境一些国家产生恐慌。一场针对中国的大型游戏逐步拉开序幕。

中国想要在这场游戏中占据主导地位,必须要有强大的实力作为基础。改革开放至今的发展速度令人瞠目结舌,隐然间已经成为可以和美国抗衡的经济,军事强国。美国一直以来把中国设为第一假象对手。所以,中国又何尝不是把美国列为超越目标和防范对象。虽然中美之间横跨太平洋,但在军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远洋作战早已不是什么假象。中国想拒敌千里之外就必须有强大的海上防线。

查看中国地图我们不难发现。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是阻击太平洋海上敌人最理想的天然防线。是中国东部战线最佳的天然屏障。

但曾经的历史遗留给中国一个难题,中国的天然防线并不在中国手里。以前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军事不强大。边境问题不能占据主动地位,不得不采取“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战略方针。以至于琉球群岛实际被日本人占据,台湾尚未统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如今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有能力也有魄力去收回这些岛屿,建立起强大的海上防线。海防线的完整才能凸显出其不可代替的军事地位,才能有效的把美国狙击在太平洋海上,才能让中国在这场大型的游戏中更加主动。所以,琉球群岛必须收回。

第二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增强中国人的志气

中国人的冷漠

冷漠并非一种高尚的美德,而只是一种社会态度,人们因为得不到法律保护而把它当作必需。冷漠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如同乌龟进化出龟壳。中国人的 漠视眼神举世闻名,但这只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咎于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自我约束。中国的强盗和土匪就是这一论断的事实依据,强盗和土匪无需仰仗法律的庇护,因而没有进化出冷漠的外壳,他们是中国社会中最具侠义心肠和公益精神的一个群体。

——林语堂

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好象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祟,许多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着想,实际上是为了金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人与人之间变的越来越冷漠。“道德冷漠”是当前社会出现的一种道德负面现象。分析其成因及矫治既可以丰富道德情感问题的理论研究,使之更具立体性、辨证性和现实性;
又对社会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冷漠的热议大多是由这几年 “老人倒地无人敢扶” “小悦悦”等热点话题引起的。从而让人们引起关注 这个问题是因为人们的越加冷漠还是其它不知名的原因?一件小事,虽然不能说出什么大道理,却深深体现一种社会总体对于此事的态度。

在我们身边社会的冷漠也随处可见,多次看见流浪的旅人乞讨要饭;
多次看见拾荒老人;
多次看见留着鼻涕举着铁碗跪在地上的孩子…你路过的时候有过几分心疼?还是越加的烦躁,心里对此的评价仅仅二字:欺骗。的确有人利用此大做文章。永远会有人施舍钱财给乞丐,乞丐渐渐成为一种职业。正因如此,人们对这样存在着的人只有厌恶和唾弃。再没了心疼和辛酸的理解,再没了掏出零钱的冲动。人们渐渐冷漠,也包括了我。人情冷漠,世事冷淡。人们渐渐变自私,心里没有了理解和宽容;
社会渐渐变得复杂,外表没有了真实和透明。

社会上发生的这些有关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在给人们敲响警钟的同时,将人们乐于助人的热情同样浇灭了,由此导致了人们的冷漠性,不敢再去助人为乐,于是,社会上的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对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关于乞讨内幕的揭露,是的人们对于弱小者不再抱有同情心。所有的事情都被人们蒙上了怀疑的面纱。我们已经“被冷漠”道德冷漠既非出自个体的道德无知,也非一般性情感冷漠,而是特指个体道德情感匮乏及其引起的道德判断上的不思考或道德行为上的麻木。道德冷漠具体表现为正义感的扭曲、同情感的丧失、逃避道德责任和拒绝道德信任,并产生四个方面的消极后果:道德规范性的失效、道德自主性的缺位、道德敏感性的丧失和道德关系性的中断。

虽然冷漠现象只是近几年才开始较为明显和被人关注的问题,它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建设的一个衍生附属的产品,是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经济建设的具体表现,是畸形社会的形象反应。社会冷漠问题并不是仅靠对于个人的文明教育就能解决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管理者的考验。

社会冷漠是一个中国经济转型期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棘手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政府以及相关的组织所要做的就是积极应对。

“道德冷漠”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对“道德冷漠”现象的矫治,必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弃绝冷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温暖氛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增强中国人的志气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四、中亚

  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文化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

  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六、南亚

  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第四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增强中国人的志气

中国梦

摘要: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定义“中国梦”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关键词:中国梦 时代特征 本质内涵 实现 青年学生

1、中国梦的含义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定义“中国梦”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地。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2、心怀中国梦的原因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推进,“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全面激活,“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故事”精彩呈现,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中国的发展必将影响着亚洲乃至世界。

“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条康庄大道,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的“人间正道”。中国既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又在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危机、走出低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实现“中国梦”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已经与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崭新实践,为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的文明形式演进提供了新范式。

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这也从宏观角度有力解释了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才33年的中国,却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进步。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
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
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

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众志成城的“中国梦”。

3、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地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来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这样的梦想,需要长期不懈奋斗,需要分阶段推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中国梦”相应地呈现出与这一阶段相适应的新要求。

从国家实力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的强弱,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它满足国民需求、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也在根本上决定着其国际地位和作用。综合国力达到的高度,决定着国民梦想实现的程度。“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自201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观,经济科技仍将长期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占优势的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发展的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这些目标构成现阶段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从幸福指数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幸福指数是对人们幸福感的量化,是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的满意度方面的评价。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有研究认为:当收入水平比较低的时候,人们的幸福指数会随着收入增长而增长。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后,一些非物质因素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提升幸福指数必须综合考量、统筹兼顾。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432美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成为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强调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同时,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给“中国梦”涂上了浓重的幸福底色。

从文明形态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文明的进一步演进。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连续不断、传承至今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中华文明曾经长期处于封建时代,其主要形态是农耕文明。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从根本上跨越农耕文明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质的飞跃。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初步完成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坚定不移实现这样的“中国梦”,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从价值追求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实现“中国梦”,不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单项推进,而是国家、民族、社会、个人的多维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认真汲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并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高“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今天,我们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具有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但也要看到,实现“中国梦”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习近平同志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继续埋头苦干、顽强拼搏。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推进民族复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求真务实的题中之义。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作风,第一位的就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作为根本出发点,深入实际,把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基本情况弄清,把中央和上级指示要求弄清,把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弄清,把改革发展的利弊条件弄清,真正做到贯彻指示联系实际、学习借鉴结合实际、利用优势紧贴实际,防止制定一些超越实际能力的高指标、唱一些脱离实际的高调。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差异和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灵活的方法策略,防止搞“一刀切”、“一锅煮”。在那些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项目上狠下功夫,力争率先取得突破,同时对那些尚不具备成熟条件的工作,要分阶段分步骤地积极创造条件、积蓄力量。

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推进民族复兴。求真务实包含着探索和遵循客观规律的基本涵义和内在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作风,必须积极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自觉尊重客观规律。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作出了深刻阐述,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作出了准确概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按照这些规律治国理政,梦想实现的效率就能最优化,梦想实现的成果就能最大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仅包括一般规律,也包括具体规律。应在掌握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探索和把握特殊规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比较,找到深层次的根本规律,防止被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只要我们按照客观规律扎实推进改革发展,就一定能够取得实际成效。

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民族复兴。实现梦想,贵在实干。如果空喊口号、不见行动,或者敷衍了事、马虎应付,“中国梦”就会永远飘在空中。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作风,就要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克服浮躁蛮干倾向,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应把各项建设的目标、要求、责任、措施具体化,把每一项工作都往实里抓、往深里推、往细里做。把事业发展的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评价和考核体系,使真抓实干、取得实绩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弄虚作假、掩盖矛盾的干部得到批评和惩戒,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党员领导干部真正转变作风。进一步健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和追究责任的机制,及时发现并坚决纠正种种漂浮之风和不实做法,从制度机制上保证把真抓实干的作风牢牢树起来。

5、高校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在党的引领下寻求圆梦的精神动力。高校的青年学生要去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正确的奋斗方向,这个正确的奋斗方向则必须要有引领青年学生前进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则必然会引领高校青年学生朝着正确的奋斗方向前进。因此,高校青年学生必须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实现“中国梦”寻求精神支柱。

实现“中国梦”的路并不是依靠青年学生一腔热血就可以实现的。青年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才能寻求到努力的方向,才能寻求到实现“中国梦”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便是高校青年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所以一定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通过树立先进的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高校的青年学生,从而为他们圆梦提供精神动力,以便他们满怀信心的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在社会实践中探寻圆梦的现实问题。高校青年学生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对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难免认识不足,容易形成“空谈误国”,会将为实现“中国梦”停留在口号上。因此,高校青年学生必须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去走入社会,根据各自的专业实际,去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去发现现实的问题,然后去根据自己所能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现实问题,让“中国梦”的实现越来越近。例如:高校法学专业的青年学生利用周末去参加普法宣传活动,就会了解到法律在我国的普及状况,也会了解到老百姓对我国法律现状的满意与否,更能发现自己法律理论学习的不足。通过发现社会现实的问题,他们就会了解到老百姓的“法治梦”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就会结合自己的自身学习去逐步的为实现这个构成“中国梦”的“法治梦”而奋斗。因为“中国梦”是由人民的梦构成的, “中国梦”源于中国的现实土壤,所以高校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容易发现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激发他们为之而奋斗尽全力,在校园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弥补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

在脚踏实地的实干下实现中国之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靠高校青年学生的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空谈是不行的。空谈只会是雾里看花,误国误民、害莫大焉。实现中国梦,必须要高校青年学生脚踏实地,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牢固专业基础知识。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事。

实现中国梦,说到底就是要高校青年学生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青年人只有脚踏实地的实干,才能把美丽的梦想变成光辉的现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作为高校青年学生要牢总书记的教诲,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收获成功、托起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青年正当时。一切有志于实现中国梦的高校青年学生,都应该扬帆起航、中流击水,在党的指引下把握方向、围绕大局,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中书写璀璨篇章,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留下青春的脚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中国梦

【2】《浅析高校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3.4.3

【3】《习近平再阐中国梦 三个“必须”勾画具体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13.3.17

第五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增强中国人的志气

中国梦

摘要: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定义“中国梦”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关键词:中国梦 时代特征 本质内涵 实现 青年学生

1、中国梦的含义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定义“中国梦”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地。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2、心怀中国梦的原因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推进,“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全面激活,“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故事”精彩呈现,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中国的发展必将影响着亚洲乃至世界。

“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条康庄大道,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的“人间正道”。中国既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又在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危机、走出低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实现“中国梦”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已经与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崭新实践,为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的文明形式演进提供了新范式。

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这也从宏观角度有力解释了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才33年的中国,却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进步。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
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
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

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众志成城的“中国梦”。

3、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地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来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这样的梦想,需要长期不懈奋斗,需要分阶段推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中国梦”相应地呈现出与这一阶段相适应的新要求。

从国家实力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的强弱,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它满足国民需求、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也在根本上决定着其国际地位和作用。综合国力达到的高度,决定着国民梦想实现的程度。“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自201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观,经济科技仍将长期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占优势的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发展的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这些目标构成现阶段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从幸福指数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幸福指数是对人们幸福感的量化,是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的满意度方面的评价。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有研究认为:当收入水平比较低的时候,人们的幸福指数会随着收入增长而增长。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后,一些非物质因素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提升幸福指数必须综合考量、统筹兼顾。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432美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成为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强调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同时,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给“中国梦”涂上了浓重的幸福底色。

从文明形态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文明的进一步演进。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连续不断、传承至今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中华文明曾经长期处于封建时代,其主要形态是农耕文明。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从根本上跨越农耕文明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质的飞跃。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初步完成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坚定不移实现这样的“中国梦”,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从价值追求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实现“中国梦”,不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单项推进,而是国家、民族、社会、个人的多维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认真汲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并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高“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今天,我们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具有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但也要看到,实现“中国梦”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习近平同志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继续埋头苦干、顽强拼搏。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推进民族复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求真务实的题中之义。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作风,第一位的就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作为根本出发点,深入实际,把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基本情况弄清,把中央和上级指示要求弄清,把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弄清,把改革发展的利弊条件弄清,真正做到贯彻指示联系实际、学习借鉴结合实际、利用优势紧贴实际,防止制定一些超越实际能力的高指标、唱一些脱离实际的高调。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差异和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灵活的方法策略,防止搞“一刀切”、“一锅煮”。在那些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项目上狠下功夫,力争率先取得突破,同时对那些尚不具备成熟条件的工作,要分阶段分步骤地积极创造条件、积蓄力量。

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推进民族复兴。求真务实包含着探索和遵循客观规律的基本涵义和内在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作风,必须积极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自觉尊重客观规律。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作出了深刻阐述,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作出了准确概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按照这些规律治国理政,梦想实现的效率就能最优化,梦想实现的成果就能最大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仅包括一般规律,也包括具体规律。应在掌握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探索和把握特殊规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比较,找到深层次的根本规律,防止被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只要我们按照客观规律扎实推进改革发展,就一定能够取得实际成效。

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民族复兴。实现梦想,贵在实干。如果空喊口号、不见行动,或者敷衍了事、马虎应付,“中国梦”就会永远飘在空中。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作风,就要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克服浮躁蛮干倾向,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应把各项建设的目标、要求、责任、措施具体化,把每一项工作都往实里抓、往深里推、往细里做。把事业发展的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评价和考核体系,使真抓实干、取得实绩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弄虚作假、掩盖矛盾的干部得到批评和惩戒,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党员领导干部真正转变作风。进一步健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和追究责任的机制,及时发现并坚决纠正种种漂浮之风和不实做法,从制度机制上保证把真抓实干的作风牢牢树起来。

5、高校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在党的引领下寻求圆梦的精神动力。高校的青年学生要去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正确的奋斗方向,这个正确的奋斗方向则必须要有引领青年学生前进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则必然会引领高校青年学生朝着正确的奋斗方向前进。因此,高校青年学生必须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实现“中国梦”寻求精神支柱。

实现“中国梦”的路并不是依靠青年学生一腔热血就可以实现的。青年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才能寻求到努力的方向,才能寻求到实现“中国梦”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便是高校青年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所以一定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通过树立先进的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高校的青年学生,从而为他们圆梦提供精神动力,以便他们满怀信心的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在社会实践中探寻圆梦的现实问题。高校青年学生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对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难免认识不足,容易形成“空谈误国”,会将为实现“中国梦”停留在口号上。因此,高校青年学生必须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去走入社会,根据各自的专业实际,去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去发现现实的问题,然后去根据自己所能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现实问题,让“中国梦”的实现越来越近。例如:高校法学专业的青年学生利用周末去参加普法宣传活动,就会了解到法律在我国的普及状况,也会了解到老百姓对我国法律现状的满意与否,更能发现自己法律理论学习的不足。通过发现社会现实的问题,他们就会了解到老百姓的“法治梦”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就会结合自己的自身学习去逐步的为实现这个构成“中国梦”的“法治梦”而奋斗。因为“中国梦”是由人民的梦构成的, “中国梦”源于中国的现实土壤,所以高校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容易发现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激发他们为之而奋斗尽全力,在校园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弥补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

在脚踏实地的实干下实现中国之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靠高校青年学生的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空谈是不行的。空谈只会是雾里看花,误国误民、害莫大焉。实现中国梦,必须要高校青年学生脚踏实地,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牢固专业基础知识。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事。

实现中国梦,说到底就是要高校青年学生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青年人只有脚踏实地的实干,才能把美丽的梦想变成光辉的现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作为高校青年学生要牢总书记的教诲,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收获成功、托起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青年正当时。一切有志于实现中国梦的高校青年学生,都应该扬帆起航、中流击水,在党的指引下把握方向、围绕大局,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中书写璀璨篇章,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留下青春的脚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中国梦

【2】《浅析高校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3.4.3

【3】《习近平再阐中国梦 三个“必须”

第六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增强中国人的志气

浅谈恐怖主义与对策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特大恐怖袭击事件,作为一个标志性事态,表明恐怖主义已经超越了国界、民族和文化底线,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稳定和地区安全的首要威胁与影响和平发展的强大阻力,被视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和地球面临地“十大危险” 之一,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国际、国内一些因素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也存在恐怖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反恐法律体系,采取与他国携手、共同应对,加强反恐宣传等形式打击和预防恐怖主义。

如今,特别是进入2014年之后,我国也频繁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从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后的90年代到现在,国际恐怖主义与过去相比,呈现出如下一些新的特征:

第一, 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的目标多元化。

第二,恐怖活动作案主体多样化。

第三,恐怖手段日益高科技化。

第四,恐怖活动组织方式日益国际化。

二、国际反恐的原则和策略

随着恐怖主义的跨国化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地消除恐怖主义的威胁。自恃强大的美国为了打击本拉登的国际恐怖网络,也不得不奔走于世界各地,寻求其他国家的支持。所以,在国际反恐战役中,各个国家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才能将反恐怖斗争进行到底。

第一,杜绝反恐怖的“双重标准”和“以暴制暴”的反恐怖方式。

个别大国在对待反恐怖问题上一直采取“双重标准”,使得国际反恐局势不容乐观,甚至出现越反越恐的局面。例如:美国将对实施“9·11”恐怖事件的组织定义为恐怖主义组织,而面对俄罗斯车臣分裂分子则采取绥靖政策,并把俄罗斯对车臣恐怖分子的打击视为侵犯人权的现象,其用意不难理解。美国在反恐怖方面采取的这一政策,实质上分化了国际反恐阵线,进一步助长了恐怖组织的嚣张气焰。同时在反恐方式上,一定要坚决杜绝无限制的“以暴制暴”。单纯的以暴力和国际恐怖主义对抗,只会陷入如同恐怖主义一样的怪圈里。所以,对恐怖主义进行军事打击不是万能的,只有综合整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当地的局势不但没有缓和,恐怖主义反而愈演愈烈。这充分说明了单纯的武力报复是不可取的。

第二,必须加强反恐的国际合作,反对单边主义反恐。

恐怖主义组织分散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并且国际恐怖分子也发动跨国恐怖活动。所以仅靠单一的国家,难以杜绝恐怖主义的袭扰。各个国家必须联合起来进行反恐。当前国际反恐怖合作形式主要有两种:双边反恐怖合作和地区性反恐怖合作。双边反恐怖合作主要出现在有着共同的边界,同时有一个或数个恐怖组织对两国的利益构成威胁。但是这种合作只能解决一些局部性的恐怖主义问题。例如:英国和爱尔兰、法国和西班牙、美国与以色列、埃及和苏丹等,都已经达成相关的反恐怖合作协议、协定、公约等。地区性反恐怖合作发展得比较迅速,90年代以来,有许多国家加入了地区性组织,加强反恐怖斗争合作。例如:上海合作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

第三,反恐怖合作应以联合国为中心。

美国向来绕开联合国,采取军事行动打击恐怖主义,但是效果甚微,反而将自身陷入战争的泥潭。从反恐怖战斗三年的时间看,联合国应成为反恐的大本营,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反恐合作是最终方向。在消除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一些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单靠一个国家或若干军事强国的武器和军队是不足以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它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需要就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达成理解和共识,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平共处的机制。

面对如此频发的恐怖袭击事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一是健全反恐法律,为反恐提供法律依据。在相当长时间里,我国法律没有对恐怖活动、恐怖活动组织等、作出明确定义,这直接影响了对恐怖活动的打击和对涉恐资产的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合作。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在反恐立法上迈出了第一步,为反恐指明了方向。

二是构建反恐体系,为反恐提供机制保障。早在1982年,我国就组建了“反劫机特种警察部队”,这是我国反恐力量的较早雏形。2004年,公安部成立反恐局。经过多年建设,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武警、公安特警和军队为主的一线反恐力量,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反恐力量体系。去年,国家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升级为“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反恐怖工作的领导。而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强化反恐战略顶层设计的又一重大步骤。

三是推进国际合作,为反恐营造有利环境。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国际公害。进入新世纪,我国在反恐领域的国际合作进入快车道,其中,上海合作组织就是中外合作反恐的成功典范。

反恐任务,任重而道远。

推荐访问:志气 形势 增强 形势与政策论文增强中国人志气 形势与政策论文增强中国人的志气 中国志气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