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四个伟大成就心得体会150

时间:2022-07-04 17:2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四个伟大成就心得体会150,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四个伟大成就心得体会150

四个伟大成就心得体会1503篇

第1篇: 四个伟大成就心得体会150

伟大成就
作者: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09期

        中国正在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党和国家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能力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国家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对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和办学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数量持续扩大,办学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0年,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近1200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在校生规模达到3200万人,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投入大幅度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全面增强。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培养出一支现代化建设亟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大军。

        人才培养

        2006~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2881万人,高等职业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1341万人。

        社会培训

        “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开展社会培训7.5亿人次。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85亿人次。

        促进社会公平

        “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各地方财政共安排600多亿元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一、二年级农村户籍、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享受1500元国家助学金。从2009年秋季起,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施免学费政策,2010年免学费范围扩大至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免学费资金79亿元,覆盖了395万名中职学生。

第2篇: 四个伟大成就心得体会150

我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

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桥梁的历史也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早已在桥梁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后来的历史原因导致了中国桥梁的发展停滞不前,再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桥梁发展再一次进入高速发展时间.

中国目前跨径200米以上的特大跨径连续钢构桥已有50余座;
在拱桥方面,中国现代拱桥技术不断进步,建造技术国际领先,石拱、双曲拱、桁架拱、混凝土肋拱与箱拱、钢管混凝土拱和钢拱桥异彩纷呈;
在现代索桥,包括斜拉桥和悬索桥方面,中国有数百座索桥遍布大江大河之上。斜拉桥400米以上跨径的已建成31座。中国悬索桥则实现了跨径的“三级跳”:从1994年的广东汕头海湾大桥跨径450米,到1997年的广东虎门珠江大桥跨径888米,到1999年建成的江苏江阴长江大桥跨径1385米。2005年建成了我国目前最大跨径的悬索桥—润扬大桥,主跨1490米。在跨海长桥方面:2008年建成的36公里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中国已建的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的最大跨径分别达到330米、550米、1088米和1490米,分别位居世界同类桥梁跨径的第一、第一、第一和第四位。2020年前,中国还将新建大中小桥梁20万座。桥梁建设者将继续修建东中部江河上的通道工程,挥师“西进”建设深沟峡谷、雪域高原的桥梁工程。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中国有名的桥梁.

赵州桥——中国标志之一

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失高度7.23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 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 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是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为了完成建桥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掘泥打桩获得成功,打破了外国人认为“钱塘江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桥”的预言。

南京长江大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座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南京长江大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是连接津浦线与沪宁线两条铁路干线,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也是南京的著名景点之一,以“天堑飞虹”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上层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
下层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1960年代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卢浦大桥——世界最长钢结构拱桥

 钢结构卢浦大桥,是黄浦江上第一座全钢结构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拱桥,科技含量高,精度要求严,施工难度大。它标志着我国桥梁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造桥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卢浦大桥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跨越浦江两岸,为上海市增添了新景观、新标志。这座大桥还创下了当时10个“世界之最”。

丫髻沙大桥

丫髻沙大桥,全长1084米,主桥采用三跨连续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跨越珠江主辅航道、丫髻沙岛,主拱的施工采用由两岸地面拼装、垂直提升、水平转动、对接合龙的新工艺,创下多项全国乃至世界第一:跨径第一,达360米;
平转转体每侧重量达13680吨,是世界同类型第一座万吨转体桥梁;
竖转加平转相结合的施工工艺世界领先;
两拱对接偏差仅2毫米。此外,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成跨径在 220米以上的钢管混凝土拱桥10座,使任何国家都难望其项背。

青马大桥 

英语:Tsing Ma Bridge是全球最长的行车铁路双用悬索吊桥,以及全球第8长的悬索吊桥。大桥主跨长1,377米,连引道全长为2,160米。大桥属于香港8号干线青屿干线的一部份,跨越马湾海峡,将青衣岛和马湾连接起来。青马大桥为香港道路重要的一部份,因为它联同汲水门大桥,共同担当着连接大屿山、赤鱲角香港国际机场与市区的唯一行车通道。车速限制每小时80公里。

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 Bay Bridge)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后世界第二长的桥梁。

青岛胶州湾大桥

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为跨越胶州湾、衔接青兰高速公路的一座公路跨海大桥,全长41.58千米,是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长的跨海大桥,比前任“冠军”杭州湾跨海大桥长了0.48千米.海上钻孔灌注桩数量为5127根,居世界第一。大桥的红岛立交桥是中国首座海上互通立交桥

苏通大桥

苏通大桥位于中国江苏省,该桥跨越长江,连接苏州(常熟)和南通两座城市。公路总里程32.4公里(含南北端引道),实际跨江的桥梁部份约8200米,其斜张索桥间的跨距达1088米,总投资约64.5亿元。该桥是世界跨度第二大的斜拉桥,比日本多多罗大桥还长(目前最大跨度斜拉桥是位于海参崴的俄罗斯岛大桥,在2012年9月3日开通),世界第三高桥塔(最高桥塔是法国米约大桥),塔高300.4米,相当于100层楼房的高度,此外,苏通大桥还有最深基础,最长拉索等世界第一。

第3篇: 四个伟大成就心得体会150

《赞成就》

一、党史部分:

1、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

3、1920年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4、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5、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
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

6、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

7、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1.21-2.2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9、5.1-5.6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10、 5.5-5.1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11、7.16-7.2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12、10.16-10.26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13、1923 2.4-2.9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发生。

  

14、6.12-6.20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5、6.15 中国共产党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 7.1 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月刊在广州出版。

  

16、8.20-8.2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

  

17、11.24-11.25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三届一中全会。

  

18、11.28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通过《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

  

19、2.7 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

  

20、7.15 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

21、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2、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23、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24、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25、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26、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7、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8、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29、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0、1940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31、1941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2、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33、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4、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5、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6、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37、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38、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39、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40、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41、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2、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43、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44、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45、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46、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47、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48、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二、军史部分:

1、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起义,标志着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2、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决定将南昌起义的“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八一”从此成为我军的建军节。

3、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9月底经过著名的“三湾改编”,起义部队命名为工农革命军。

4、1934年10月,党中央和红军总部从瑞金出发,率红军主力8万6千人开始长征,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2万5千里长征结束。

5、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6、1939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3000余人。

7、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以105个团约40万的兵力,对日军进行大规模进攻,即“百团大战”。

8、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8年抗战中,同日伪军作战12.5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70余万人,在19个省区内形成了拥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约1亿人口的解放区,部队发展到120余万人,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8、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我军举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敌160万人。

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朱德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10、1949年10月19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命令,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组成。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为副主席。

11、1949年11月1日,第二野战军和第18兵团开始向西南进军,至1950年4月初,我军共歼敌93万余人,解放了云、贵、川、康4省。

12、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成立,刘亚楼任司令员,肖华任政委。

13、1950年1月,我军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剿匪斗争。至1953年底,我军共歼灭匪特武装240余万人,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平息了匪患。

14、1950年3月上旬,第四野战军发起海南岛战役。5日和26日,两次偷渡成功。4月17日凌晨在海南岛北岸胜利登陆。战至5月1日,歼敌3万余人,解放海南岛。

15、1950年3月,我军开始进军西藏。至1951年12月,胜利到达拉萨等地。至此我军完成了解放西藏大业。

16、1950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成立,肖劲光任司令员。

17、1950年5月,我军解放舟山群岛和位于珠江口的万山群岛。

18、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开始了抗美援朝运动。

19、1950年10月至11月5日,志愿军举行第1次战役,歼敌1万5千余人。

20、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举行第2次战役,歼敌3万6千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地区,扭转了朝鲜战局。

21、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志愿军举行第5次战役。歼敌8万余人,将敌阻止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了朝鲜战场局势。

22、1953年7月13日至27日,志愿军举行金城战役。歼敌5万余人。收复土地178万平方公里,有力敌促进了停战谈判。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

23、1955年1月18日,我军陆军举行联合登陆作战,一举解放了蒋军占领的一江山岛。

24、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25、1955年9月,我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1965年5月被取消。

26、1958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撤出朝鲜。同年10月26日全部撤回。

27、1958年8月23日,我军福建前线部队开始炮击金门。

28、1965年10月,应越南政府的要求,我军开始向越南派出防空、工程、铁道、后勤保障等支援部队。至1968年3月止,我军援越部队总计达32万余人。1970年7月全部撤回。

29、196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领导机关成立。

30、1969年3月,我军取得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

31、1974年1月,我军取得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32、1987年8月,我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度。

33、1996年3月,我军在东南沿海地区举行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联合渡海登陆演习,向全世界表明我军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1997年7月1日,我驻港部队顺利进驻香港。

34、1999年10月1日,在建国50周年的庆典上,我军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参阅的陆军、海军、空军、二炮、武警和民兵共计2万4千人,其中正式受阅人员1万1千人,各种地面车辆400余台、飞机132架,其中新型主战坦克、导弹、飞机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35、1999年12月21日,我驻澳部队顺利进驻澳门。

36、2000年1月至7月,全军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练兵活动,我军高技术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空前提高。

37、2002年6月2日,中央军委在中南海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向晋升上将军衔的7名高级军官颁发命令状。

38、2002年10月10日至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吉尔吉斯共和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在两国边境地区成功举行。这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中吉两国首次举行的双边联合军事演习,也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与外国军队联合举行实兵演习。

39、2002年1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介绍中国的国防政策和近两年国防建设情况。这是中国政府自1995年发表《中国的军备控制与裁军》白皮书以来,第4次发表有关国防的白皮书。

40、2003年3月10日,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参加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全军同志要充分认清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
要带头贯彻十六大精神,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要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41、2003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国防 和军队建设的各项任务,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经验,抓住机遇,在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42、2004年6月20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中南海举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向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同志颁发命令状,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宣布命令。

三、科技成就

1、建立中国蕨类植物分类新系统(1978)

中科院植物所秦仁昌在本年《植物分类学报》第16卷发表《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建立起中国蕨类植物分类新系统。在这篇文章中,他对当时世界蕨类植物分类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论,将中国蕨类植物分为5个亚门、63科、223属,其中23科是他本人或由他人代为发表的新科。这一成果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建成325米高的气象铁塔(1979)

 8月23日,大气物理所在北京西郊新建的高达325米的气象铁塔正式投入使用。它的高度在当时仅次于美国的两座铁塔,是亚洲最高的专用气象铁塔。塔上设有15层平台,安装有多种测试仪器,可以进行全天候、连续、同步的遥测。

 3、东亚大气环流成为中国天气预报业务模式(1980)

 大气物理所与中央气象台、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合作建立“联合数值预报室”,将东亚大气环流等研究成果发展成国家气象局的业务预报模式。1982年,中央气象台作出72小时数值天气预报,结果表明,对中、高纬度西风带环流形式演变具有一定的预报效果。1987年,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4、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获得成功(1981)

  11月20日,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获成功。这是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的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由中科院生化所、细胞所、有机所、生物物理所、北大生物系和上海试剂二厂等单位组成会战组,历时13年努力取得的这项成果,1983年5月在《中国科学》B辑全文刊出,国际同行给予高度评价,该项成果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5、人工合成天然青蒿素(1982)

  青蒿是中国传统治疟药物。1973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等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出优于氯喹的抗疟新药青蒿素。1976年,上海有机所、中医研究院和生物物理所合作,通过X射线衍射晶体分析方法,解决了青蒿素的化学和空间结构与绝对构型问题。1979年起,上海有机所开始研究天然青蒿素的人工合成。科研人员经过大量试验,终在本年完成天然青蒿素的人工合成。这项成果及后续工作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6、研制成功“757”工程千万次计算机(1983)

  1975年7月,为了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提出的大型科学、工程计算问题,中国开始自行研究试制大型向量计算机。本年11月14日“757”工程千万次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中国以往研制的计算机均为标量机,“757”工程千万次计算机是中国第一台大型向量计算机。向量机在运算速度上比标量更快,更适合演算数据量大的大型科学、工程计算问题。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7、提出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1984)

  在1984年召开的国际微分几何与微分方程北京讨论会上,我国学者冯康首次系统提出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从而开创了计算物理、计算力学与计算数学之间的一个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前沿领域。该研究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此后,辛算法在天体力学、弹性力学等领域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8、澄江古生物化石群的发现与研究(1985)

  11月,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等在中国《古生物学报》上发论文《纳罗虫在亚洲大陆的发现》,将其在云南地区考察中,于澄江帽天山页岩系中发掘出纳罗虫动物化石群命名为澄江动物群。此后经系统采集与深入研究,在生物群的分类学、形态解剖学、古生态学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在《自然》和《科学》等国外权威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发现,澄江动物群生物门类种属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现代动物门类,以及某些已经灭绝的动物;
展示出生物门类广、数量多、形状奇特、保存完好,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距今5.3亿年前的澄江动物群的发现和研究,为研究地球早期动物的起源、形态结构、组织构造、生理功能、生态环境和系统演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化石。澄江生物群是当代古生物学上一项重大发现,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特等奖。

 9、国内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1986)

  12月16日至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通过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组织的评审验收。该实验室瞄准国际上分子生物学发展方向,从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开展研究,以阐明生命现象的奥秘。这也是中国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10、建成“神光”高功率激光装置(1987)

“神光”高功率激光装置于6月27日在上海光机所通过国家鉴定。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高功率钕玻璃激光装置,“神光”由激光器系统、靶场系统、测量诊断系统和实验环境工程系统组成,输出激光总功率达1万亿瓦,激光时间只有1秒钟的十亿分之一到百亿分之一。该装置为进行激光核聚变新能源研究及其他多种物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实验手段。本项目获得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1、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1988)

 10月16日 ,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首次对撞成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能加速正负电子束团使其产生对撞,并可用大型探测器进行实验研究。10月22日,大型探测器调试成功,首次得到了宇宙线径迹。至此,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宣告建成。

12、研制丙纶级聚丙烯树脂(1989年)

  在化学纤维5个品种涤纶、锦纶、丙纶、腈纶和维纶中,只有丙纶是中国自行研究开发成功的。中科院化学所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大量研究,掌握了“丙纶稳定纺丝新工艺”的关键技术,并最终开发出一系列用化学降解法创建的流动性聚丙烯纺丝专用料。新产品的纺丝性能和耐老化性能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产品的水平,为中国的丙纶工业奠定了基础。本项目获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3、研制成功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1990)

1988年9月和1990年9月,中国先后两次成功发射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气象卫星的核心探测仪器是扫描辐射计,迄今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先进国家能够制造。上海技术物理所为“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研制成功的“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从900公里外高空的卫星上,向地面发回了高质量的夜间红外云图。这标志着中国的遥感卫星技术已经达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14、建立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方法(1991)

粮食收成的预测,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近年来在国际上已发展为边缘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陈锡康等人深入研究了12类因素与粮食产量的函数关系后,提出了社会经济技术产量预测法。在1980~1991年的12年间,平均预测误差为1.4%,预测提前期均为半年以上,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5、合成铂202、汞208和铪185三种新核素(1992)

  各种不同的原子核统称为核素。探索新核素产生的途径,研究它们的性质及其可能的应用前景,是当代核物理和核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上海原子核所和兰州近代物理所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并鉴别了铂202、汞208和铪185三种新核素。这是中国科学家在远离稳定线核的合成和研究中取得的重大成果。

16、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获红外自由激光(1993)

由高能物理所谢家麟等承担的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BFEL),经8年工作,于5月26日成功地实现了红外FEL振荡激光,并于12月28日凌晨顺利实现了饱和振荡。中国由此成为继美国、西欧之后又一个利用直线加速器获得红外自由激光的国家。

17、研制成功潜深千米的自治水下机器人(1994)

中国第一台潜深1000米的无缆水下机器人“探索者号”,由沈阳自动化所等研制成功,其整机主要技术性能和指标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最先进的同类水下机器人的水平,其中水下平台回收技术是创新的。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水下机器人技术正在走向成熟。本项目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8、“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1995)

  5月12日,由计算所研制的“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通过国家级鉴定。它是面向大规模工程计算的一类巨型计算机,可以扩展为由成百上千台处理机组成的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峰值速度每秒25亿次,实际运算速度每秒15.8亿次,内存容量1024兆字节。该项目获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首次合成镅235(1996)

镅的同位素链有16个核素,从镅232到镅247,尚存在着镅233、镅235和镅236三个未知环节。近20年来,世界上一些著名核物理实验室都努力接续这些环节,但一直未获进展。8月,由近代物理所和高能所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并鉴别出新核素镅235,使中国新核素合成与研究进入另一个重要核区——超铀缺中子区。

20、在海拔7000米处钻取出最大冰芯(1997)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所宣布,中美希夏邦马峰冰芯科学考察队,在海拔7000米处的达索普冰川上钻取总长480米、重5吨冰芯样品,且安全运回兰州。创下钻取冰芯样品世界之最的壮举。对冰芯样品的研究,可为揭示青藏高原过去2万年的环境变化过程,逐年追踪过去2000年间的西南季风变化过程,以及为预测预报未来青藏高原环境与气候变化提供丰富的资料。

21、制备成功超长定向碳纳米管列阵(1998)

中科院物理所成功制备出长达2~3毫米的超长定向碳纳米管列阵,并实现了利用常规试验手段测试碳纳米管的物理特性。该研究成果在1998年英国《自然》杂志发表后,引起科技界的关注,认为这是首次将碳纳米管的长度提高到毫米量级。

22、我国推定出夏商周三代纪年(1999)

举世瞩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经过70多位专家学者历时3年的多学科协同攻关,推定出夏商两代的分界点在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商周两代的分界点在公元前1050年至公元前1020年之间。

23、我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2000)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主持的“超级杂交稻选育研究”,由江苏省农科院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合作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获得大面积推广,经专家验收,江苏、湖南共有14个百亩片和3个千亩片实收亩产超过700公斤。这一成果对保障21世纪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4、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率先绘制完成(2001)

  人类基因组计划率先在中国取得突破:中国科学家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完成了所承担的染色体区域测序任务,在6个参与国中率先绘制出完成图。与草图相比,“中国卷”完成图的覆盖率从90%提高到100%,准确率从99%提高到99.99%。

 25、初步掌握当代CPU关键设计制造技术(2002)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首枚高性能通用微处理芯片——“龙芯”1号CPU,装载此颗“龙芯”的第一台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服务器——“龙腾”也应运而生,它改变了中国信息产业的无“芯”历史。该枚芯片包含近400万个晶体管,实测定点与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均超过每秒2亿次。

 26、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2003)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升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安全着陆。

27、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2004)

  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曙光公司和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共同研制的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0万亿次的曙光4000A系统,2004年11月15日在上海正式启用,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10万亿次商品化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28、青藏铁路全线铺通(2005)

  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

29、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2006)

  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9月28日在进行首轮物理放电实验过程中,成功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表明世界上新一代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EAST装置集全超导和非圆截面两大特点于一身,同时具有主动冷却结构,它能产生稳态的、具有先进运行模式的等离子体,国际上尚无成功建造的先例。EAST的建设使中国聚变研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受到国际聚变界的高度重视。

30、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获得清晰月面图像(2007)

  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活动的又一个里程碑,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31神州七号发射顺利,宇航员太空行走(2008)

神舟七号”将实现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是中国人首次脱离宇航器进入外太空,在外太空完成人类的行动,将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历史上一个新里程碑,也是中国继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2007年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后的又一次重大航天科技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计划,“神七”既是二期工程的第一步,也是奠定中国空间站技术基础的重要一步。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伟大成就 四个伟大成就心得体会150 四个伟大成就心得体会150 四个伟大成就心得体会1500字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