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苏荣案件警示录体会

时间:2022-08-09 14: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荣案件警示录体会,供大家参考。

苏荣案件警示录体会

 

 苏荣案件警示录体会

  家族式腐败是指官员利用权力和影响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亲属谋取私利,形成一人当官、全家受益,一人贪腐、全家分赃的腐败模式。以下是 PINCAI 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荣案件警示录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荣案件警示录体会一

 江西是**老区,为**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老百姓对党有着深厚、真挚的感情,无论任何时候、什么情况下都没有动摇过。但是,苏荣到江西后的恶劣行径极大地伤害了老区人民的心,影响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苏荣及其家族形成了以卖官鬻爵、违规用人为依托,以插手项目为渠道,以假反腐为掩盖的敛财手法

 苏荣在“忏悔录”中写道:“我算了一下,副厅级以上干部给我送钱款和贵重物品的人数达 40 多人。我破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规矩,严重违反了组织人事纪律,涉嫌受贿犯罪,真是悔恨交加、后悔莫及,现在说这一切都晚了。”综观苏荣全案。卖官鬻爵,用人唯财唯亲唯顺,搞团团伙伙,排斥异己,既是他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突出表现,也为其亲属到处插手人事安排和经济活动“一路绿灯”、非法获取巨利创造了条件。

 卖官鬻爵毫无尊严,形成团团伙伙和人身依附。苏荣在“忏悔录”中写道:“正常的同志关系,完全变成了商品交

 换关系。我家成了‘权钱交易所’,我就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苏荣卖官,什么人都收,上至省级干部下至副县级干部;什么东西都要,既有巨额现金也有名贵字画、瓷器,连价值仅千元的小摆件也来者不拒;办成的收,办不成的也收,还有收钱不办事的。不少行贿人讥笑他没有一点省委书记的尊严,只是批发“官帽”的商人。苏荣案发后,江西省纪委根据有关线索,立案调 6 名厅级干部、与多名干部谈话。以至于当地坊间流传这样的笑谈,“苏荣在外面的时候想提拔谁就提拔谁,在里面的时候想让谁下去就让谁下去”。

 纵容亲属参与卖官,其妻常吹耳边风,直接站前台。其妻于丽芳一方面让苏荣安排请托的干部,一方面依仗苏荣的影响,直接给省市领导打招呼提拔使用干部,对于办得不得力的,还向苏荣施加压力。于丽芳收受某领导干部钱款后,让苏荣提拔其职务,苏荣答应帮助解决,但未能如愿,于丽芳就和苏荣大吵大闹,苏荣只好辩解说“我已经尽力了,别再闹了”。于丽芳还经常以“要不要老苏帮忙”,暗示官员送钱送物。其子“毫不逊色”,多次插手江西干部任免。苏荣的其他有关亲属也曾应江西干部之托,向苏荣提出提拔重用的要求。

 培养代理人,通过掮客卖官。围绕苏荣及其亲属产生了一些买官卖官的掮客。这些掮客有真有假,四处寻找有买官

 欲望的干部,常说“你也够条件了,花点钱,我介绍你和于大姐、苏公子认识”。社会人员郭某和于丽芳熟稔后,经常插手人事安排,被称为“地下组织部长”。吉林私企老板王某曾是苏荣的下属,他第一次到江西时,苏荣就安排多名厅级干部宴请接风,之后多次将其介绍给有关干部,并要大家关照“这位老弟”。苏荣应王某的要求提拔了多名干部,以致王某每次到江西,都有干部抢着去接送、宴请、送钱送物。

 以改革为托辞,为个人说了算预留操作空间。苏荣打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旗号,视组织人事纪律如无物,随意变更标准,用谁不用谁,都拿改革说事,其实是搞个人专断。面对全省建立厅级后备干部库,新提任厅级干部必须从后备干部中产生的规定,苏荣在操作中屡屡突破,让很多干部极为反感,也让许多干部感到“要提拔必须走好苏荣这条线”。省发改委李某为了请苏荣帮他解决提拔问题,送上价值数百万元的名人字画。

 排斥异己,“逆我者亡”,形成威势。苏荣对持不同意见的干部,公然打击报复,甚至擅自改变组织决定,让许多无心“攀附”的干部,也产生了“不敢得罪他”的心理。2009 年 8 月,时任省冶金集团公司董事长屠某,对苏荣力主的某集团收购南昌某钢铁公司方案提出不同意见,苏荣在省委常委会已通过屠某任省国资委副主任的情况下,违规搁置了屠某的任职。苏荣有一句口头禅:“叫纪委查你!”经常

 用来恐吓震慑不听话的人。许多干部反映,正是苏荣的这种做派,给了亲属和身边人底气,抽走了干部抵制歪风的胆气,“即使自己不想再提拔了,可也不想因得罪于丽芳等人出事”。

 以用人唯亲唯顺为后盾,把亲属插手项目作为获取巨利的主渠道。苏荣在“忏悔录”中写道:“我将自己主政的地方变成了亲朋故友谋取私利的经济领地,带坏了社会风气,也害了亲友。”于丽芳频繁插手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索取收受巨额财物。她成天往来江西各地,结交各色人等,许多干部、商人竞相逢迎“于大姐”。其子多次插手土地、工程项目,大肆收取好处费。现已查实苏荣有 13 名家庭成员涉案,可谓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敛财。苏荣的亲属获取巨利,看似经济问题,根子还在用人上。一些干部为了升迁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不得不主动或被动为苏家的违纪违法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人前假反腐,掩饰人后真腐败。两面派,是不少江西干部对苏荣的评价。初到江西,苏荣就在干部大会上说:“我到江西是最后一站了,希望离任时老百姓能说,苏荣这个人还行,还是做了些实事,我就满足了。”他还多次在会议上大讲反腐倡廉,细数亲属的情况,信誓旦旦地保证,没有亲戚在江西做生意,要求大家对打着他旗号的人不要理会,将虚伪和狡诈演绎得淋漓尽致。有人说,苏荣是“人前反腐、

 人后腐败”。但很多同志都认为,苏荣连“人前反腐”也算不上,自己不干净,还能反腐败?认定他在落实主体责任方面严重失职,一点都不冤。一些同志将苏荣的心态归结为,“一方面,自身搞腐败心里虚,很难管人;另一方面,故意把水搅浑,既方便浑水摸鱼又防止拔出萝卜带出泥”。2013年以来,中央纪委查处的陈安众、姚木根、等省级干部,江西省纪委查处的省某委原主任李某某、某市委原书记陈某某、某市原市长丛某某、省某局原局长王某等厅级干部,腐败行为多发生在苏荣主政期间,且都存在给苏荣送钱送物问题。

 苏荣案暴露出对“一把手”任用、监管和政治生态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苏荣及其亲属如此猖獗,给苏家送钱送物的干部如此之多,为苏家违纪违法办事的地方和部门如此之多,原因究竟何在?综合案情和有关同志的反映,有以下几点值得研究。

 选用“一把手”应慎之再慎。苏荣所收贿赂中大部分发生在 2011 年换届前后。许多干部反映,苏荣说江西是他的“最后一站”,其亲属更是将江西视为最后捞一把的机会。2011 年换届前,于丽芳就向不少商人、干部讲,老苏快没权了,需要帮忙早点说。其后,已超过规定年龄的苏荣连任省委书记。这让苏家侥幸和紧迫心理交织,放手捞最后一把。

 对“一把手”的监管乏力。许多江西干部表示,“‘一

 把手’太重要了,大权独揽却又缺乏监督”,“苏荣的问题社会上早有反映,但上级发现不了、同级不敢监督、下级不敢抵制,群众不敢言、不敢怒”。2009 年,某集团董事局主席方某为参与南昌某钢铁公司改制,通过于丽芳等人请苏荣给予帮助。苏荣违反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直接决定本应由省政府或省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决定的事项,致使南昌某钢铁公司 57.97%的国有股权被该集团低价收购,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

 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丧失原则、不能依纪依法办事。从苏荣力排众议让姚木根成为副省级干部,明知陈安众反映多仍重用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并兼任省政法委副书记,到违规强推南昌某钢铁公司改制,纵容亲属和掮客插手人事安排。这桩桩件件,都应该有严格的制度、纪律和监督。可惜的是,大多数干部慑于苏荣的威势,或主动逢迎,或随波逐流,使制度和纪律成了摆设。

 “红包”满天飞、瓷器变“土产”的官场环境。不少同志谈到,八项规定出台前,江西一些干部收送红包比较常见。在一些人眼中,送不送、收不收红包,成了是不是“自己人”的标志;红包大小,成了衡量感情、忠诚和信任度的标尺。于丽芳手术后在深圳疗养,许多厅级干部打“飞的”去探望,并送上红包。以至于谁送了记不清了,谁没送却清清楚楚。景德镇瓷器也成了送礼用的“土特产”,送收双方都拿

 “土特产”的幌子当遮羞布,心照不宣、各得其所。办案人员形象地说:“如果名贵瓷器都成了‘土特产’,在南非钻石就成了土特产。”专案组从苏荣及其亲友处共扣瓷板画200 块,瓷瓶和其他瓷器 319 件。连苏荣也在“忏悔录”中承认,“自己简直成了瓷器经销商”。

 苏荣全方位地毁坏江西的政治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苏荣作为省委书记,其腐败行为产生的示范效应、传导效应,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渗透性强,给江西政治、经济、社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危害。

 严重扭曲用人导向,搞乱了干部思想,破坏了政治生态。多名江西干部表示:“用人是一个核心问题。用人用坏了,其他的就都坏了。”苏荣在江西期间,大肆卖官鬻爵,形成了负面的政治生态。很多干部不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是整天琢磨苏荣喜欢什么。许多干部都谈到,“与干出成绩、苦熬资历相比,送礼行贿显然更简单、更节省时间”。特别是看到业绩、资历不如自己的人,因为和苏家拉上关系得到重用,也开始走偏门。

 顺毛驴、逆淘汰的示范和传导效应,败坏党风政风、带坏民风。“上梁不正下梁歪。”苏荣的所作所为,示范和传导效应极为恶劣。许多同志谈到,“送礼行贿的钱从哪里来?凭工资显然不够,只能靠向老板和下级要,大多是用受贿来

 的钱去行贿,使腐败的范围层层传导、呈几何式扩散”。

 苏家带头巧取豪夺,加剧官商一体现象,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和发展环境。苏家四处插手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招投标,凡是搭上关系的老板无往而不利。既让很多经营者认为,企业实力强、产品质量好不如搞定“于大姐”;也让许多干部放胆建立“政商联盟”。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哪里还有公平竞争和社会公正可言?

 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而苏荣却是利令智昏、巧取豪夺、无法无天,充分暴露了其不受监督形成的疯狂。在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抓住关键少数,严惩腐败,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要把纪律挺在法律的前面,把严明党纪体现到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中,抓早抓小,发现苗头及时提醒,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动辄则咎,触犯纪律及时处理,不要使小错误演变成大问题。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亲属的监管,防止他们成为不法人员“围猎”的“软肋”。

 苏荣案件警示录体会

 及家庭的腐败,尤其是窝案式的家族式腐败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的大概率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纪委六中全会上特别提出,“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就是专门针对这类现象的告诫和叮咛。

  家庭是最稳固的利益同盟。腐败分子为了壮大实力保证安全,一定要走抱团的道路,形成腐败集团。而家庭作为最稳固的利益集团,常常成为腐败扩大化的首选。家庭成员若能“堪当大任”自然是腐败集团化的首选,若自身家族无法承担利益扩张的需要,腐败分子就会千方百计地拉拢亲信组成类家族的腐败组织。明代大奸臣魏忠贤权侵一国时,就有“五虎”“十狗”“十孩子”“四十孙”等一干党羽,而他当起了这些人的“干爹”。当前有些党员干部,热衷于“拜把子”称兄弟,结交“干爹”“干儿子”,又何尝不是借家庭之名,行组建利益集团之实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我们在加强对公务员家庭的监管和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对以家庭为名,以私交为名而组建的团团伙伙保持更大警惕。

 《论语》赞扬一位叫澹台灭明的人,这个人“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就是说,走路不走捷径,如果不是公共的事务需要讨论,不会私下往来行事。这样存公去私的态度,当为广大党员干部所借鉴。

 苏荣案件警示录体会三

 近年来,“一人当官、全家腐败”的家族腐败现象可谓此起彼伏,令人触目惊心。周永康家族老少齐上阵,周永康儿子侄子违规“合作开发”6 块油

 气田,隐秘获利 7.6 亿多元。苏荣“家族式”腐败登峰造极,苏荣本人忏悔,家就是权钱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全家老小参与腐败;刘铁男父子“老子办事儿子收钱”,十年受贿 3558 余万元。“第一女巨贪”杨秀珠家族三人腐败,与两个弟弟沆瀣一气,涉案金额高达两亿之巨。江西萍乡市原副市长、政协主席贺维林在萍乡被称为“教父”,其弟贺维章被称为“贺半城”,意指“萍乡半座城为其家族所有”,贺氏家族在萍乡成立或持有股份的企业共 19家,其中仅房地产公司就有 5 家,成为当地最大的家族式蛀虫。

 “一人当官,全家受益”,形成完整的腐败利益链。家族式腐败是一种利益共同体,官员往往与其家庭成员之间订立攻守同盟,分工协作、相互包庇、隐匿证据、掩盖腐败。一旦权力被家族化,其危害往往比个体腐败更大。家族式腐败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隐蔽性强、查证难等特点,并且家族式腐败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

 官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一直被舆论公认为是预防腐败的利器,被公众寄予厚望。这项 1987 年在国内就首次提出的制度历经 28 年至今没有完全落地,目前大多数地方和部门依然处在只申报不公开的阶段。官员财产申报存在着虚假申报多、难以核实、公开透明度差、群众难以监督等等诸多问题,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更是“只...

推荐访问:苏荣案件警示录体会 案件 体会 警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