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27 17: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心得体会(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心得体会(完整)

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心得体会6篇

【篇一】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心得体会

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科右中旗蒙医院二00四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XX年在旗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根据卫生局的要求,结合医院特点,我们在总结去年争创盟级文明单位过程进行大量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创建目标:一是全面落实各项创建工作,争创盟级文明单位;
二是创服务特色、树医院品牌,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盟民族品牌医院,满足广大病人的医疗需求。

  回顾XX年的工作,医院在抓两个文明建设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思想教育:
  宣传思想教育主要抓三个层面:干部、党员、职工,并且注重效果,改变过去那种坐下来读报读文件的做法,采取一些比较能使大家接受的、新颖的,又能取得实际效果的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我们在安排这三个层面的学习时间及形式上作了一些调整:
  1、干部(中心组)学习每两周一次,每次2小时,每年不少于48小时;
2、党员组织生活改为每月一次,每月2小时,全年不少于24小时;
3、职工政治学习全年不少于12小时。

  在学习方法上,党员干部学习以理论学习为主;
党员组织生活主要采取讲座、电化教育及党内政治生活等形式;
职工政治学习以主题教育为主,每次学习要有记录,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之一,职工教育采取大会、专题会议、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开展。

  XX年中心组完成课题论文6篇,学习时间达70小时;
党员学习达36小时;
职工学习达30小时。通过开展“十大教育”:一是形势任务教育;
二是公民道德教育;
三是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四是“四爱五比”教育;
五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卫生法规教育;
六是《领导干部任用条例》学习教育;
七是医务人员服务礼仪教育;
八是先进人物事迹教育;
九是党史传统教育;
十是“四·五”普法教育,并将各项思想教育和医院主题活动有机结合,既打破了枯燥、乏味的感觉,又达到了生动形象、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为创建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打下了基础。

  二、创建工作,力求实效   为了认真贯彻旗文明办关于对我院申报盟级文明单位的要求和建议,我们注重实效,精心设计了五项活动载体:
  ㈠开展“医德排行榜”评比活动。大力宣传本单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生动事例。把医务人员的良好的事例在《院讯》、宣传画廊中公示,发动全院职工和病人参与评比。经过两届“医德排行榜”层层选拔,从29名候选人名单中选出11位“医德排行榜”获得者。

  ㈡设立“服务展示台”。将职工中好的服务事例,点滴好的服务经验、体会,及时形成书面材料,在宣传栏、《院讯》上刊登。“服务展示台”不求大、不求全,只要职工有一点好的经验、有一件好事,即予以展示,予以推广。

  ㈢开展“成长、成熟、成才”活动。在青年占绝大多数的临床科室开展这项活动。具体内容是:与广大青年谈一次心;
与有关科主任作一次沟通,为青年成才提供帮助。这项活动对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性,稳定青年医师队伍具有一定的作用。

  ㈣开展“温馨之窗”竞赛活动。在门急诊推行问候式语言、礼貌式服务和关怀式语言,要求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服务和周到服务,并在挂号、收费、药方等窗口每天实施岗前温馨服务点评制,督促窗口人员为病人提供优质、便捷、温馨的全程式服务。

  在病区护理部对出院病人实施“三个一”温馨服务,即对出院病人作一次健康宣教、专车护送、七天内电话回访一次。据统计,去年有764位病人接受了电话回访。这一做法使病人深感医院对他们的关心,病人常常通过电话表示感谢,也常来电话咨询。由于我们的真诚和热情服务,病人感到来我院看病很安心、很放心、很舒心,出院病人平均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㈤开展“我和病人谈谈心”主题活动。为增强青年医师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青年医护人员与病人沟通。从去年6月起,团委举办了“我和病人谈谈心”主题活动,由团员青年和病人们交心、谈心。通过青年医师对病人的医疗知识的小讲课以及解答病人提出的相关问题,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

  通过开展“十大”教育、搞好“五项”活动、树立典型,医院职工的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一批先进人物随之涌现:有医技高超、医德高尚的内科主任霍俊亮;
有严格管理,把提高医疗质量作为重要环节的二甲办主任胡云峰杰;
有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外科主任吴双宝等。今年,霍主任还被推选为旗政协八届委员。  三、满意工程,重在落实   结合旗文明办“加强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大会精神,我们从病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以“人性化服务”为出发点,拟定了16条要求和举措,迅速予以实施。

  ㈠整理和增设就诊标识。为了方便病人就医,我们重新制作了医院各部门布局的示意图,对诊疗区域不明显之处还增设了就医指示标识;
在门急诊设立就诊平面图和流程图,做到醒目、清晰、明了;
在各候诊室设立“病员须知”和“绿色通道”明显标识,指导病人就诊。

  ㈡建立和完善危重病人抢救的“绿色通道”120—2。成立“绿色通道”抢救小组,安排专人负责“绿色通道”;
制定“绿色通道”工作制度、运作规定和工作人员要求。

  ㈢梳理各部门的便民措施。去年5月,我们动员全院各科室对本部门原有便民措施进行梳理,整理后的便民措施共有21条。

  ㈣改善服务环境。XX年以来,我们投入200多万元先后对病区、手术室、功能科、检验科、放射科等部门的设施进行了改造;
对XX年上墙的所有文明服务规范进行了整理,配上温馨的语言,统一公示在医院的明显之处,接受病家的监督,缩短医患距离,为病人创造了舒适、温馨的就诊和住院的环境。

  四、文化建设,卓有成效   医院是一个知识分子云集之地,年轻人又比较多,对这些职工,除了在政治上、业务上对他们提出要求外,又根据其特点,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我们先后成立了合唱队、乒乓球队,职工们利用业余时间,自行组织训练,工会给予经费支持。 总之,一年来,在上级党委领导下,在全院职工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随着医疗卫生改革形势的不断深入,医院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的创建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如何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跃,是XX年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课题。 XX年是新一轮创建工作的关键年,我院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找差距,在更高的起点上进行规划。        

【篇二】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心得体会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以提高两个文明素质为根本,突出抓思想道德建设、环境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了群众性创建活动,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工作方式。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我国“十一五”远景目标规划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社会健康发展,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的有力手段。

一、抓教育,重宣传,营造有利思想环境。

用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我们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切实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学习前有准备、有内容,学习中有主题、有调研,学习后有建议、有报告。从自身做起,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每周二集中座谈交流心得。其次,对每位工作人员的教育我们从点滴做起,围绕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目标建全完善了学习制度,每周二早上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中央、省、市领导的重要讲话及会议精神,使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趋深入、经常化。第三,加强对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切实提高每位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岗位素质,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二、抓活动,重落实,营造有利人文环境。

我们每年会开展很多活动,确实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们还可以针对文明建设,开展文明言行活动,把文明礼貌用语等印发到各科室,每个工作人员手中,在全局开展“说文明语,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文明言行活动,不断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文明素质。

三、抓创新,重质量,营造有利服务环境。

今年我们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建立了政务公开版,设置了政务接待员,健全了职工道德规范,实行了服务承诺制和公示制,积极开展了为经济建设服务,树行业新风活动。我们把转变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纳入评比工作的重要内容,增强服务意识。

创新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们坚持“以创新促服务,以创新促发展”的思路,软件抓宣传,硬件抓投入,以创新为载体,虚功实做,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三】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心得体会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全国开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把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建设自己美好生活的得力抓手,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
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各项创建活动的始终。要围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着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着力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着力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教育。同时要注意把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目标、业务工作和内部管理之中,把深刻的教育内容寓于生动的活动形式之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教育群众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精心设计载体,集中组织战役,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群众满意的实事,务求取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效果,使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支持,进一步激发他们投身改革、建设,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同时,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思想道德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合理配置就是这两方面能得到合理、最优的发展,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资源的合理配置往往又直接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使假冒伪劣、欺诈活动、偷税漏税等成为社会公害,直接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破坏了物质资源合理配置的进程和效益。这就需要加强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建设,用来约束和调节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
思想道德是经济运行中的无形资产。如果把经济运行中的资产仅仅理解为有形资产,那只是认识或掌握了资产的一半或是一小半。经济的发展、高效益的实现,往往取决于作为无形资产的人的思想道德觉悟。行政管理和思想道德是每个集体生存发展的两大支点,二者密不可分。忽视了对人的素质的重视和管理,这个集体必定是效率低下,效益欠佳,发展前景暗淡。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协调、完善和激励工作,把人和人的素质放到经营与管理的制高点,这个集体才会顺利发展。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基础,又是提高人们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
文化建设可激发人们为经济发展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化建设一方面同经济共融,一方面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其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文化产品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情绪的感召性、影响的普及性。健康的、优秀的文化产品,可以转化为人们从事经济建设的精神力量;
消极颓废的文化产品可以把人们引向歧途,成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阻碍因素。加强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启迪人们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心灵、振兴民族精神的作用,必将激发人们投身改革开放的巨大热情,更加积极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文化建设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文化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综合国力的水平;
其二,文化本身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生产力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文化建设的任务就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倡导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抓,锲而不舍地抓,齐心协力地抓。只有扎实工作,一抓到底,务求实效,才能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为新世纪实现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四】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心得体会

精神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然而在现实当中,有许多同志往往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因而,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同时,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思想道德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合理配置就是这两方面能得到合理、最优的发展,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资源的合理配置往往又直接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使假冒伪劣、欺诈活动、偷税漏税等成为社会公害,直接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破坏了物质资源合理配置的进程和效益。这就需要加强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建设,用来约束和调节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
思想道德是经济运行中的无形资产。如果把经济运行中的资产仅仅理解为有形资产,那只是认识或掌握了资产的一半或是一小半。经济的发展、高效益的实现,往往取决于作为无形资产的人的思想道德觉悟。行政管理和思想道德是每个集体生存发展的两大支点,二者密不可分。忽视了对人的素质的重视和管理,这个集体必定是效率低下,效益欠佳,发展前景暗淡。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协调、完善和激励工作,把人和人的素质放到经营与管理的制高点,这个集体才会顺利发展。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基础,又是提高人们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
文化建设可激发人们为经济发展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化建设一方面同经济共融,一方面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其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文化产品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情绪的感召性、影响的普及性。健康的、优秀的文化产品,可以转化为人们从事经济建设的精神力量;
消极颓废的文化产品可以把人们引向歧途,成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阻碍因素。加强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启迪人们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心灵、振兴民族精神的作用,必将激发人们投身改革开放的巨大热情,更加积极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文化建设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文化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综合国力的水平;
其二,文化本身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生产力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文化建设的任务就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倡导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科学发展观与精神文明建设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窦德长

科学发展观是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发展思想和发展理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内在地包含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破除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的思想,强化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的意识,加快经济的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尊重科学知识,讲究科学方法,坚持科学态度,大力弘扬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时代精神,使之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用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第四,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目标的全面性。这就要求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精神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不能忽视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第五,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第六,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资源支撑的关系,按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总规律来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第七,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普及。第八,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树立符合规律的发展理念。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求是”的基础上,认识和掌握规律,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发现规律,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去研究和破解面临的新课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第一,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定位准确。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就是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提高素质、理顺情绪的载体活动,通过分解活动任务、细化活动目标、制定活动措施、设计活动载体、推进细节落实等环节来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讲实效,因地制宜、排难而进,不能脱离实际而为之,更不能单纯为了营造氛围而开展活动。

第二,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整体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一项时有反复的、需要长期积累的工作,有一个“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循环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地抓推进,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创建活动要有长规划近、短安排,分年分月逐一实施,做到在整体活动中个体活动有个性,全局活动有内在联系,活动与活动之间环环相扣。既要着眼长远,谋划未来,又要立足现实,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
既要树立信心,开拓进取,又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既要有统一部署,又要因地制宜,区分层次,绝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那种脱离本地、本单位和本职工作搞创建、脱离群众生活环境搞创建、脱离当地工作和生产方式搞创建只能适得其反,会引起群众的反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阶段性的重点工作,选准工作的突破口,有的放矢地展开。

第三,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持之以恒。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要打持久战,要有高度的奉献精神,要把精力用在平时,把工作干到实处,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积水成潭,这样才能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从当地的经济实力出发,量力而行,不图虚名,注重务实,不盲目攀比,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要通过真抓实干,通过做好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一步一步去积累,一点一滴去创造,让群众能分享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带来的丰硕成果。唯有如此,才能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突出特色。每个城市的特点不同,所处的发展环境也不相同,群众的精神需求也不相同。精神文明创建需要立足地域特色,在差异化中去寻求自己特色的东西,精心设计各种载体活动,开拓性组织创建活动。总结经验、探索未来、借鉴案例都是开拓创新的基础,要以此为立足点确定目标、选择突破口,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在参与中提升与本地本单位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品质。

第五,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形成合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风景旅游区是我国同级各类创建的综合性最高荣誉,都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其中涉及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爱国卫生、环境建设、思想建设等多项工作,本身就是件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群团组织等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齐抓共管。近年来,我市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形成精神文明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群众是主体,党委统一领导是关键。各级从事精神文明创建的干部要充满激情,有热心、有耐心、有决心,做到统筹兼顾,勇于开拓创新,要调动一大批社会积极因素加入进来,要说服动员和感化更多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参与进来,一步一步去推进,一年一年在进步。

第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强化责任。精神文明创建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各行业部门有分工,实行分级管理、目标考核。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不仅看他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效果,还要看他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效果。责任重于能力。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工作水平。不仅要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夯实政治理论功底、提升执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还要加强自身人品和人格修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肩负组织、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以强烈的责任感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不断开拓工作局面。

自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以来,新疆就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纳入了祖国版图。几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各族人民交融相处繁衍生息,共同缔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谱写了一曲曲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的壮丽篇章。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

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为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团结教育各族干部群众。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疆范围内开展反对民笑分裂再教育活动,同时今年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学院民族团结教育月的安排意见精神,深入开展好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三爱”的教育活动,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自治区第25个民族团结教育月的有关内容及学院25年民族团结教育月的活动安排意见精神,大力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增强了民族大团结的意识。中心以抓学习,求团结,思稳定,求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团结教育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更具特色。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目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广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各自的文化传统、语自文字、宗教信仰。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告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交往,仍是历史的主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一统多民族国象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多年的实践证实:自治区党委将每年5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月的决定,很有远见,完全正确。在我们新疆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什么时候民族团结搞好了,什么时候社会就安定,经济就发展,各族人民生活就改善。反之,就会出现社会混乱,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坚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动新疆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与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甚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定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有利于各民旋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长期以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为了实现其把新疆从祖国怀抱中分裂出去的罪恶目的,一直非常重视反动舆论宣传。他们打着“民族”、“宗教”、“人权”、“民主”等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挑起民族仇恨,鼓吹“新疆独立”。这些反动观点和言论,对各族群众和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毒害,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事实证实,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活动比较猖獗的时候,也是他们的反动宣传比较活跃的时期,假如我们的正面宣传教育搞得好,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就没有市场。分裂活动是颠覆人民政权、破坏祖国统一、挑起民族纷争、损害安定团结的罪恶活动。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是你死我活、不可调和的政治斗争。历来政治斗争总是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紧密相连,不同的政治主张必定通过意识形态来反映和表现,去争取和组织群众。因此,意识形态领域是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重要领域,是民族分裂主义产生的源头,一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重要战场,斗争异常激烈、复杂,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自治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意识形态领域这块阵地把握在谁的手里,直接关系到反分裂斗争的成败。
分裂恐怖势力在不放弃搞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利用群众性传统娱乐活动、广播电台、书刊、音像制品、文艺演出以及其他方式,持续不断地进行非暴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以公开或隐蔽的形式鼓吹和宣扬极端宗教意识和分裂主义思想,歪曲、篡改、编造新疆历史,恶毒攻击党的民族宗

教政策和经济政策,攻击现实社会,进行渗透和分裂破坏活动。在一些部门和干部当中,存在着对反分裂斗争形势严重性熟悉不清的问题,存在着对分离倾向、宗教政治化及敌对势力的渗透、分裂、颠覆、破坏活动情况估计不足的问题,存在着在工作中只讲经济、只讲业务、不讲政治的问题,存在着对分裂暴力恐怖活动“武”的一手硬而对相对隐蔽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文”的一手软的问题。教育系统是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培养接班人的地方,在某种范围内,在一些教职工中,也存在着麻痹思想、个人主义思想、狭隘民族意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等错误思想,这些错误的东西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非凡是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自治州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面临的形势更加严重,而且将会因敌人策略的改变而更加突出、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高度警惕。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斗争,在开展这场斗争中,我们必须做到:一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实施多层次的思想教育工程;
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净化校园空气和学生灵魂;
三要大力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和查缴反动宣传品及非法宗教出版物,决不给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提供任何可乘之机。
在新疆,坚定不移地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把祖国六分之一的土地开发建设好,这就是最现实的爱国主义。
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民族团结教育月心得体会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

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
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是一本好书。该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阐述了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全面介绍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高度概括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系统回答了当前我国民族领域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有助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

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树立“三个离不开”的重要思想,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凝聚起各民族团结一心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在这本书里面我了解到: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间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作为一乡党委书记,我一定要带好头、领好路。坚决把民族团结教育放在讲政治的高度,在自己学好《读本》的同时,要时时处处的监督全乡其他在职人员的学习,努力形成全乡讲政治、讲大局的社会氛围,为小康觉拉、平安觉拉、稳定觉拉、和谐觉拉、小康觉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在木垒县掀起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热潮,切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解放军好”的主旋律,我县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求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更具特色

,名类活动丰富多彩。我县在继承和发扬历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坚持“一手抓民族团结,一手抓改革发展”,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教育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县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我县党组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及时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根据自治区的安排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认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周密安排部署,使教育月活动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扎扎实实,富有成效。我县机关党组和党支部结合实际,通过动员会、座谈会、讨论会、板报、专栏等多种形式,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州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及县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大力开展“学英雄,见行动”活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

二、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不断把教育月活动推向高潮

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我县以活动为载体,寓民族团结教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全县举办了民族团结专题学习动员会,由相关部门领导向全县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宣讲新疆发展的历史及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举办了开展“四认同”宣传教育专题座谈会,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必须强化“四个高度认同”即使各族干部群众达到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的深刻内涵。通过座谈,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责任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热爱新疆的山山水水,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引导干部职工学习英雄临危不惧、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
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
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
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我县党员干部始终能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通过座谈学习英雄的体会,交流各科室和个人学习情况,在全县机关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我县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月系列活动,认真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结合;
二是与广泛开展“四认同”教育和巩固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相结合;
三是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两会”精神相结合;
四是与大力学习宣传践行“三个代表”的典型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相结合,使民族团结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三、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

我县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深入扶贫帮困对口支援村,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切切实实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县今年5月的扶贫周活动,根据自治区的安排意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县党组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组织,亲自安排,召开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决定今年的扶贫周活动的方式和内容。自5月12日召开动员会开始,全县党员干部在县党组领导的带动下,人人捐款,个个捐物,让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解放军好”。

在自治区第28个民族团结教育月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通过广播、媒体的深入宣传教育和自上而下声势浩大的演讲比赛,使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加强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维护并加强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回顾历史,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自古以来融合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民族。在西汉时期,当时的西域已经完全纳入西汉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即使到了腐朽的清王朝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新疆也没有从祖国怀抱中分裂出去。新疆各族人民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在新疆搞民族分裂活动的是极少数,他们不能代表任何民族,是各民族的敌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半个多世纪以来形成的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新疆当前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各民族和谐共处局面必须十分珍惜和坚决维护。我们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珍视民族团结,自觉地为维护民族团结作贡献。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新疆稳定的重要保证

   读史而知新,回顾新疆的历史,新疆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新疆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可比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改变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新疆历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新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半个多世纪以来,新疆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改变落后面貌。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大力建设,在国家的关心支持和各省市区的援助下,现在新疆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文明进步程度、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辉煌成就,这可以与周边国家进行对比,毫不逊色。

   当前新疆进入了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党始终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始终是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利造福,没有共产党领导就没有新疆的稳定发展,就没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对此,我们援疆干部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政治责任,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站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立场上,在援疆工作组领导下,在阿克苏地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力维护好社会稳定。

   三、促进新疆发展是从根本上增强各族人民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对祖国的认同感,实现长治久安

   从全国来看新疆地区相对边远、区情和周边情况复杂,经济相对落后,少数民族聚集,这些年来,境内外创始裂分子也一直借口区内一些边远、局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对我大加攻击,煽动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因此,只有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大力改善人民生活,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对周边国家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人民生活水平上的优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各族人民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感,从而压缩分裂分子的活动空间,实现长治久安。

   加快经济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由此,也认识到了援疆工作的历史使命,从援疆工作看,我们坚持从阿克苏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基本生产、基本教育、基本医疗条件作为对口支援的立足点,动真情、办实事、出实效等,体现了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了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有助于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且着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人民群众的向心力。

   作为一名为国聚财的税务战线的干部,我更应该立场坚定、态度明确、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钢铁长城,积极为建设平等的、团结的、互助的、和谐的民族关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是第29个民族团结教育月,立足于多民族聚聚居边境地区的实际,我地区结合实际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以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民族团结保证科学发展,实现了阿克苏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
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
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
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决心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篇五】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心得体会

学习2.28讲话“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

通过开展学习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我认识到什么是公信力、执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当前加强“四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种种表现,认知了增强“四力”的方法和途径。下面结合工作实际,着重说说执行力。
“执行”就是“做”,“力”就是能力,“执行力”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表现出来的实际履行能力。通俗理解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任何事情不落实在行动上,只是“纸上谈兵”都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做了才能体现出我们每个人个体和集体的差异及能力;
只有不断地做和学并把学转化为做的能力,才能有执行力之说。我认为要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必须解决好执行的问题,把执行变为自动自发自觉的行动,就此谈一点个人在学习中的认识。
一、努力提升业务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对待日常工作,不要总找借口,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分析认识提高自己,改变不执行不作为的不良习惯,自动自发的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才能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才能始终充满蓬勃旺盛的精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实际出发,加快

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和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发现问题中主动思考,最终把学习体会和工作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解决问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二、提高执行力就要做到诚实做人,认真做事。我们常说,诚诚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做人要有一个做人的标准,做事也要有一个做事的原则,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有制度,有措施,也有违章,究其原因,就是一个态度问题,一个责任感强不强的问题,一个做人是否诚实,做事是否认真的问题,联系到我们平时,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人员,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这样才会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才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诚实认真地执行好领导的每一项决策,要时刻牢记执行工作,没有任何借口,要视服从为美德,工作中无小事,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无论在任何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怀着热情,带着情感去做,而且要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地做好,对待工作,不要说不行,有时困难重重,也要坚决去执行,别人不会干的,自己要能干,别人会干的,自己要更会干。三、提高执行力就要认真体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内涵。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受到表彰奖励时,总是说,我做得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不得忘记的!

公信力、执行力、向心力、凝聚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作用,相互体现,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能力的具体体现。“党的凝聚力是党的生命力的根本保证,是当能够担负起革命和建设的内在政治优势。”增强党的凝聚力就是要与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和民族的向心力形成合力,提升执行力才能提升公信力、向心力、凝聚力。
通过开展学习活动,我深深地懂得了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履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同时,扎实基本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篇六】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心得体会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默认分类2007-11-1318:06:56阅读3751评论2字号:大中小订阅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以提高两个文明素质为根本,突出抓思想道德建设、环境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了群众
性创建活动,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工作方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我国“十一五”远景目标规划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社会健康发展,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的有力手段。
一、抓教育,重宣传,营造有利思想环境。
用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我们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切实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学习前有准备、有内容,学习中有主题、有调研,学习后有建议、有报告。从自身做起,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每周二集中座谈交流心得。其次,对每位工作人员的教育我们从点滴做起,围绕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目标建全完善了学习制度,每周二早上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中央、省、市领导的重要讲话及会议精神,使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趋深入、经常化。第三,加强对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切实提高每位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岗位素质,切
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二、抓活动,重落实,营造有利人文环境。
我们每年会开展很多活动,确实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们还可以针对文明建设,开展文明言行活动,把文明礼貌用语等印发到各科室,每个工作人员手中,在全局开展“说
文明语,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文明言行活动,不断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文明素质。三、抓创新,重质量,营造有利服务环境。今年我们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建立了政务公开版,设置了政务接待员,健全了职工道德规范,实行了服务承诺制和公示制,积极开展了为经济建设服务,树行业新风活动。我们把转变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纳入评比工作的重要内容,增强服务意识。
创新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们坚持“以创新促服务,以创新促发展”的思路,软件抓宣传,硬件抓投入,以创新为载体,虚功实做,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精神文
明建设取得更好的成绩。

精神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然而在现实当中,有许多同志往往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因而,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同时,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思想道德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合理配

置就是这两方面能得到合理、最优的发展,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资源的合理配置往往又直接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使假冒伪劣、欺诈活动、偷税漏税等成为社会公害,直接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破坏了物质资源合理配置的进程和效益。这就需要加强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建设,用来约束和调节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
思想道德是经济运行中的无形资产。如果把经济运行中的资产仅仅理解为有形资产,那只是认识或掌握了资产的一半或是一小半。经济的发展、高效益的实现,往往取决于作为无形资产的人的思想道德觉悟。行政管理和思想道德是每个集体生存发展的两大支点,二者密不可分。忽视了对人的素质的重视和管理,这个集体必定是效率低下,效益欠佳,发展前景暗淡。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协调、完善和激励工作,把人和人的素质放到经营与管理的制高点,这个集体才会顺利发展。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基础,又是提高人们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文化建设可激发人们为经济发展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化建设一方面同经济共融,一方面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其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文化产品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情绪的感召性、影响的普及性。健康的、优秀的文化产品,可以转化为人们从事经济建设的精神力量;
消极颓废的文化产品可以把人们引向歧途,成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阻碍因素。加强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启迪人们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心灵、振兴民族精神的作用,必将激发人们投身改革开放的巨大热情,更加积极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文化建设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文化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综合国力的水平;
其二,文化本身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生产力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文化建设的任务就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倡导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精神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发展思想和发展理论。它既包含犷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又包含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小仅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小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1、科学发展观内在地包含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这司一以从以下几个力一面来理解。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小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犷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犷。”[l]社会主义中国需要更大的发展,只有更大的发展,才能使党的执政地位小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愿望早日实现,刁能使我们的国家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动地位,命一于小败之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小动摇,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破除

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的思想,倡导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的意识,加快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向度和指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首要的是发展生产力。如果只注重以人为本,而忘记犷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人为本最后也要落空,科学发展观也就失去犷基础和前提。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犷,刁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资金,刁能最终打破贫困加剧和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刁有更多的资金办教育、文化产业,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第二,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2]。要求人们树认科学发展观念,建认科学的发展模式,制定科学的发展内容。“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味无知为耻_。”促进人们从各个侧面、在微观与宏观上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现象作能动的反应乃至科学的认识,为形成一种新的文明的、健康的、合理的、科学的生活力一式和科学的工作态度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人们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经济社会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特有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小仅加快犷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以其巨大的精神力量,改变着人们谋发展的思维力一式。尊重科学知识,讲究科学力一法,坚持科学态度,将成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时代精神,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就要求在谋划经济发展中,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种重大问题,在城市规划、社区建设、企业改制等各力一面都把人放在核心的位置上,体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要求,认真处理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民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着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合理准确地进行规划和定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训_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训_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小断提高人们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日标的全面性。坚持发展既要有GDP的增民速度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又要有环境、资源、生态等力一面的保护和优化。既要有GDP的规模,又要有就收的增加,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公平、公门。既要有物质文明,又要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就要求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小能忽视社会精神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在强调产收投入时,小能忽视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收的投入。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五,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既注重城镇发展又注重农村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既鼓励率先发展,

支持条件优越、发展较快的地区,率先实现小康,又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条件差、发展慢的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既加速经济的发展,又注重社会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社会事收的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既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又扩大对内开放,完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经过统筹兼顾的协调发展,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力一面的协调,以消除社会小公、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以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
第六,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门确处理经济增民、环境保护和资源支撑的关系,探索经济效益好,节约能源,消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技术、新力一法、新途径,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总规律来进行科
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促进生态农收和生态工收的发展,走一条生态效益型的经济增民之路,确保小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体现犷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自然观,有利于营造司一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有利于人们进一步树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摒弃过时的、落后的发展观念。
第七,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力一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是建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体现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各力一面的全面发展,体现犷用全面的观点石问题;而协调发展,就是要石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用联系的观点石发展;司一持续发展要求把当前发展与民远发展结合起来,在实现发展的同时小断改善生态环境,这门是用变化的、发展的观点来石待发展问题的必然结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要求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促发展,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一切发展都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犷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普及。

第八,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树立符合规律的发展理念。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及人日、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事物的发展是由其内部的规律性决定的,自然界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也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对于规律,人们可以认识它、掌握它、把握它、利用它,但决小能违背它,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就要求人们善于于通过探索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来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而探索和发现规律,就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求是”的基础上,认识和掌握规律,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发现规律,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井在此基础上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力一面促使人们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思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但另一力一面,也需要小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氛围和智力支持。
第一,坚持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和广大人民,增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下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指导意义、科学内涵、本质要求。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成为人民群众从事生产、从事创造的自觉行动。坚持小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党员和党员领导十部,增强党员领导十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广大党员领导十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研究问题,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门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小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真门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力一面和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日标任务的全过程。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胡锦涛关于树命_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包括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明确犷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树立门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基本的思想道德规范做起,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中,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且,弘扬门气的思想道德,形成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要靠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和培养优秀科技人刁群体,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群众中进行科普知识言传和教育,反对愚味和落后。要按照《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广泛开展科普言传、技术培训、科技知识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犷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力一法,井具有应用科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加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循环经济、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的言传普及,形成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大力倡导继续教育和小断学习,调动十部群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身学习、技术创新和工作创新的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刁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民力一式的中心环节,井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力一面。通过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通过实施人刁工程,

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刁支持。
第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精神动力。文化是人类素质小断提高的活动及其成果。先进文化是一切优秀历史文化的荟萃,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品。它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引领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党把发展先进文化同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统一的奋斗日标,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反映犷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辩证关系,体现犷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大力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寓科学思想于活动之中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舆论工具,大力倡导适应科学发展刊一持续发展要求的伦理观念,倡导以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完善人为主要内容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弘扬先进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优秀文化产品。推进文化创新,繁荣艺术创作,围绕树认科学发展观,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牢牢把握门确的舆论导向,积极言传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生活的伟大实践,言传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批判那些在经济发展中小重视协调和平衡,无视生态环境,追求一时发展的短期行为,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舆论氛围。

第五,加强法制建设,为实施科学发展观提供法律保障。法制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法制的轨道上,实施科学发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我国的许多法律,除犷制约和规范人们的社会政治关系外,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涉及科学技术内容的法律门日益增多,如资源法、森林法、环境法以及经济合同法、专利法、义务教育法等,反映犷全体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反映犷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开展普法言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小仅自己按照法律规范自己的行动,而且监督他人遵守法律。依法监督,依法办事。要进一步完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人日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力一面的法律法规,形成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法律体系,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法律保障。
回答者:
东方旭
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肩负起建设生态文
明的历史使命
日期:2008年12月13日|来源:国公网|本文纠错或补充|建议投诉|加入我的书签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必须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

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不断探索,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生态建设都作出过许多深刻的阐述。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表明我们党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关系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建设在3COME文档频道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也是生态良好、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这是最根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各方面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历史上,由于人类对生态破坏而导致国家衰亡、文明衰落的例证屡见不鲜。当前,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建设生态文明,是消除传统发展模式弊端、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设生态文明,迫切要求林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林业在实现生态环境良好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荒漠化被称为“地球之癌症”。在维护生态安全中,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的重大使命。目前,在全球已出现的十大生态危机中,有八大危机主要靠林业来治理。基于这些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
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
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并提出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目前,我国生态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18.21%;
人工林保存面积达8亿多亩,居世界第一;
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
林业系统建设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

达到1740处,约占国土面积的12.6%,有效保护了45%的自然湿地、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为维护国家和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状况仍十分严峻,建设生态文明依然任重而道远。我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为世界的1/5和1/8,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130位。生态恶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林业建设,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作出贡献。
林业在发展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木材和钢材、水泥并称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重要原材料之一,并且是其中唯一的绿色、可再生的原材料。我国是木材消耗大国,木材及林产品需求一直呈刚性增长,缺口越来越大。立足国内解3COME文档频道决我国木材需求问题是根本出路。从林地潜力看,我国有林业用地43亿亩、可利用沙地8亿多亩,但利用率和生产力都还很低,开发潜力巨大。如果把林业的这些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不仅能够改善生态,而且可以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森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就其能源当量而言,是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森林以其占陆地生物物种50%以上和生物质总量70%以上的优势而成为各国新能源开发的重点。我国现有林木生物质中,每年可用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生物量为3亿吨左右,折合标准煤约2亿吨。我国现有木本油料树种总面积超过400万公顷,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植物有154种。利用现有林地,还可培育能源林1333.3万公顷,每年可提供生物柴油500多万吨,木质燃料近4亿吨,折合标准煤约2.7亿吨。国家林业局已编制了《全国能源林建设规划》、《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十一五”建设方案》,并先后与中石油、中粮集团等企业在云南、四川、湖南、安徽、河北、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合作建设油料能源林基地,推广“林油一体化”、“林电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林业在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方面起着促进作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森林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弘扬生态文明的先进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林业不仅要担当起生态建设的重任,而且要做发展生态文化的先锋;
不仅要创造大量的生态物质成果,而且要尽可能地创造丰富的生态文化成果,努力构建健全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努力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加快构建林业“三大体系”,努力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贡献。加快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通过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努力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

态安全体系。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完成治理沙化土地1300万公顷3COME文档频道,封育保护372万公顷,重点治理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初步形成全国湿地保护区网络体系;
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6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努力为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作出新贡献。
加快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不断培育林业产业新的增长点,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努力构建门类齐全、优质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产业的潜力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可再生、可降解、绿色无污染的林产品的需求,努力为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和生物质能源作出新贡献。
加快构建健全的生态文化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价值观,反对“主宰自然”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倡导生态道德观,反对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倡导生态责任观,反对破坏生态;
倡导生态消费观,反对浪费和过度消费自然资源;
倡导生态政绩观,反对违背生态规律3COME文档频道的形象工程。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标本馆,命名一批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充分发掘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潜力,增强生态文化的活力与影响力。通过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作出新贡献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抗美援朝时期,党和政府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作家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为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指明了方向,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故事激励着青少年一代的成长。
1963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掀起了一个学雷锋的热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日记中的这段话成为人们的座右铭。
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首次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从1981年2月开始,“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深入广泛地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入实施《纲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

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成长树立了道德标杆。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体系”,“坚持把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党的十七大又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2007年和2009年的下半年,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开展了两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广泛参与。道德力量震撼着人们、激励着人们,亿万民众的掌声和泪水表达了人们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褒扬、崇敬和感动,一个轰轰烈烈地学习英雄模范、争当英雄模范的热潮正在掀起。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使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关于“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加强道德教育,促使全国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且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为什么还会出现下面这些触目惊心的现象呢?一些青少年理想信念模糊,人生价值观念扭曲,极少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少数人为牟取经济上的私利干缺德事,“苏丹红”、“三聚氰胺”、矿难等事件频频发生;
在惩治腐败的同时,新的腐败以更隐蔽的方式继续产生。
围绕这个问题,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广泛阅读、观察思考,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除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严重干扰外,一个根本的原因是由于西方“人性自私”论点的传入,使道德教育、人生价值观念“失去了”“科学”理论的支撑。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物学界对基因的研究,西方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写了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其核心观点是个体绝不是时时处处都在为其所在的群体与家庭尽心尽力,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关心如何使它们的基因受益,因为它们的祖先无一例外都是如此。由于当时群体选择理论在学术界受到批判,达尔文的“利他难题”没有解决,“人性自私”论点在学术界一度占据了上风,成为一股思潮。
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漫谈思想学习
2010-07-1416:20:34作者:佚名来源:浏览次数:156网友评论0条
文章描述:1、必须充分认识医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是社会公益性与福利性的统一,决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市场竞争越激...
1、必须充分认识医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是社会公益性与福利性的统一,决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市场竞争越激烈,就越要抓好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
1.1搞好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以医德医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激发全院医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齐心协力建设医院、发展医院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开拓前进,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新时期医疗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办院方向,评价医院改革和服务工作的好坏、优劣。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着不满意、不方便、不放心的问题,影响和阻碍着医院的发展,这些正是我们深化医院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深化医院改革中促进医院发展,把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1.3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才能不断推进医院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1.4只有搞好精神文明,才能使人们逐步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并变成自己的信念,良心、业务和荣誉感,形成高度的觉悟,才能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2、正确认识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1要看到当前进一步搞好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有利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党中央对搞好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态度坚决,措施得力。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确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为医院今后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2.2医院精神文明建设需正视的问题。由于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对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对医德医风建设的冲击。“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仍然在医院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医疗单位只追求经济利益或经济效益,长期忽视、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思想教育跟不上,健康向上的职工文化生活不以占领医院文化阵地等。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医疗工作出现了许多很不好的现象,严重损坏了医护人员的形象。给医院和社会形象带来

了消极影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因此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3、中坚持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改革越深化、医院越发展,越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1明确指导思想,制定切实的计划与目标。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应是: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医疗需求相适应的,与医院可持续发展和培养”四有”人才相符合的,具有良好院风院貌的精神文明基本格局;在医院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显著提高;把医院建设成为精神风貌向上、医德医风高尚优良,干部队伍勤政廉洁,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学术思想严谨活跃,人际关系团结和谐,文化氛围浓厚高雅,院容院貌整洁优美的社会主义医学阵地,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保证医院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只有实现这一目标。医院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出具有本单位特点的长远规划阶段性计划和相应的奋斗目标,并进行分解量化,采取措施抓好实施,才能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3.2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领导。医院领导要从全局的高度,讲政治的高度,提高对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发展思路,内部结构,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等各个方面,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认真加以实施,使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真正估到计划具体,,措施得力,领导有方。医务人员是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不仅要吸收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而且要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贯穿于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3.3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中应该特别做到:用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医务人员认清形势。用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医务人员认真形势。用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医务人员解决思想问题。用思想政治工作在深化改革、做好医务工作过程中调解予盾,理解情绪,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用思想政治工作为医院深化改革和做好医务工作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医院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一是不断提高医院领导

的文化意识,把医院文化建设作为医院现代化文明建设的大背景,进行总体构想。二是逐步构建系统的医院文化建设机制。文化建设有个积累过程,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三是要处理好医院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医院管理、医院业务建设的关系,既要从共性要求研究各自的规律,又要互相促进,四是要努力培育。医院作为社会主义的医疗实体,需要医院精神。有了医院精神,才能把医务人员的精神力量结合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合力,使医院文化发扬光大,为医疗事业多做贡献。
3.4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经常的、细致的、艰巨的、复杂的过程。必须从医院长远战略着想,从宏观控制和整体要求出发,强化监督机制规范医疗行为:一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二是完善内部约束机制。三是健全激励机制。
3.5推行承诺服务,是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此,医院可以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结合医院实际,设立扶贫病房。二是以“三优双满意”为目标,实行全优服务。三是紧紧围绕满足患者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方便患者,消除门诊服务的各种不良现象。同时从增添候诊设施及规范服务用语等点滴小事做起,体现“爱心和质量”的意识,促进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

推荐访问:天津市 心得体会 精神文明建设 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心得体会 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心得体会 践行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