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教育不平衡

时间:2022-08-08 12:3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不平衡(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教育不平衡(完整文档)

 

 教育的不平衡

 浅谈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教育

  不平衡

 经济发展

 学校管理体制

  正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教育获得了空前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表现为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城市择校风盛行,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很多,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思考。

  首先,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我国义务教育投资和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近几年来,许多地区为打造窗口学校、示范学校,对个别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人力,人为的造成学校差别,这些高投入的重点学校又造成择校,学校通过择校费和其他形式的收费又获得大量社会资源,造成学校之间差异进一步扩大。重点学校由于在福利待遇上的优厚,吸引了大量的名师,一进一出,造成重点学校与普通校师资力量差距越来越大。于是重点学校、示范学校越办越好,师资力量越来越雄厚,也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所追捧和青睐。得到的优秀生源也越来越多。而普通学校却越办越弱,师资流失,生源减少。

  其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原因。

 我国区域广阔,各地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富裕地区的教育投入要远远高于落后地区。客观上造成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因此要建立教育经费的省级统筹方式,减少地区差异造成的教育发展不均衡。

  再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也是目前的考试制度不完善的结果。

  目前,社会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不健全,产生了名校出高材生、名企用名校生的片面认识和基本事实。求学者为了将来有个优越的生活环境,办学者看重既得利益。国家的教育改革实施力度不深入和干预机制不完善,使得不合理的需求有了市场运作的空间。

  另外,各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差异,也是造成义务教育不均衡的一个主要原因。

 各校由于发展历程不同,办学理念不同,校长管理方式不同,造成了在管理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现

  在,随着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有些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完善,有的学校也有了多媒体电教室等。但有是并没有真正利用起来。所以,我们要建议优势学校合并薄弱学校。

  最后,政府扶持的改制学校也是促使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地方选取一所优质学校作为办学主体,并配备优秀师资、校舍、设备等。再选中一家企业,然后校企联合,办成改制学校;有的地方鼓励名校办民校,甚至在名校中办校中校。这类学校对外声称都是民办或私立学校,就可堂而皇之地向家长收取择校费;可以公开大规模举行小升初选拔考试;可以在节假日、星期天为学生补课,收取补课费用等。而其他公办学校受到义务教育法规的限制,不能涉及这些事情。于是择校现象愈演

 愈烈,好老师、好学生、好资源都向改制校集中。这类学校既既享受了公办学校的财政拨款,又收取了家长高额的择校费用。造成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平。引起社会很大反响。

  下面,我再来分析一下解决发展教育不均衡的对策。

  首先,要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加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根本。

  1.改变教育在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中的方式和权重:要解决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关键在于各级政府领导的转变观念,能否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政绩观。不要再把自己辖区内的升学率,看做自己的政绩加以炫耀。义务教育不均衡不是没有方法,要看国家和政府下的力度如何?下级政府大都会以上级政府的考核目标为指挥棒,如果上级政府把义务教育均衡性摆在优先考核的位置并严格执行,或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义务教育一定会均衡发展起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利益趋向原则。

  2.确立均衡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这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教育资源的投入应以学生数为标准,而学生数的确立则应以学校的办学场地、设施、教师数等为基准。同一区域内的学校硬件设施基本相同,同时要加强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还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村学校有条件能发展起来、提高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办学条件和水平。

  3.建立省级统筹的教育经费保障方式。当下教育经费的管理是以县级为主的管理方式,而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在义务教育投入上的不均衡性。所以,应该建立省级统筹方式,建立省级义务教育基金,专款专用,保证各地的均衡投入。同时要建立学校帐户制、教师帐户制和学

 生帐户制。学校经费、教师工资、学生经费直接由省级部门打到对应帐户,避免层层截留和挪用。

  4.坚决取消重点校、示范校等称号。同区域内学校管理体制统一,不能分属市县两级管理。要取消所有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建立教育绩效评估制度。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一视同仁的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化投入,不能有区别。如财政拨款、师资名额等。绝不允许有各种各样的重点学校的存在。

  5.实行集团化办学,优势互补。让那些优秀学校合并薄弱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或者让优秀学校代管薄弱学校。把被代管的学校作为优秀学校的教学点,教师应该统一管理。再制定一些配套政策,把那些

  流失的生源吸引回来。不具备条件实行集团办学的,可以把优秀学校和薄弱学校结成对口支援学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其次,要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强化学校管理是重点。

  1.建立合理的学校评价体系。目前,社会评价学校好坏都在用升学率来衡量,教育部门尽管一再强调不这样做,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衡量。其实,义务教育阶段,衡量学校和教师好坏应当着重看学校和教师培养了多少的合格人才,而不是看学校和教师培养了多少的升学人才。政府教育部门应该从政策上解决这个标准问题。

  2.严格控制班数和班额。限制每所学校招生班级和每班招生人数,对突破规定班额,任意招收学生的行为要进行处理。在管理上控制择校。让所谓的名校,想招择校生也不能不敢招。

  3.实行集中办学机制。合理规划区域内学校布局,把办学条件差,生

 源差的一些学校有计划的合并,根据人口多少,集中办几所教育资源基本相同的大学校。这既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又有利于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4.实行统一的招生政策。对所有学生按片区就学,坚决不允许任何学校举行小升初招生选拔考试。一些所谓的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各所初中学校,以使各校学生公平入学。严禁各校以各种形式抢夺生源。对外地学生,不得收取择校,同是国家公共资源,不得人为设置障碍,歧视学生。

  5.建立标准化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规定一个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包括场地、设施 、设备、教师等资源配置的标准。如果区域内各校都标准化了,教师无论身处哪所学校,都能获得一样的条件和发展,学生无论在哪所学校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也就没择校的必要了。

  再次,要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教师是关键。

  1.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教师实行轮流进修制度,进修时间放在相对比较充裕的暑假,甚至可采取在职脱产培训半年到一年的方式,让培训教师真真正正学习一些东西。取消现行走过场、劳民伤财且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所谓“继续教育”的培训。这种培训,其实就是收费,不管去没去,也不管听没听,只要缴了学费,都能过关。这样加重了教师负担,也没起到很好的效果。

  2.实行教师流动制度。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教师资源的有序流动,打破少数所谓名校对优质教师资源的垄断,逐步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做到校校有名师,为根本上减缓择校现象奠定基础,因为择校的本质是择师。教师和校长每三年到五年,在政府的组织下实行随机派位,决定这个

 老师在下一个三年在哪所学校工作。这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在日本,是没有择校热的,各地学校的教育设施没有明显的区别。日本的教师相当于公务员,是动态的。而在中国,教师则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的,好的教师基本上在所谓名校,而偏远地区则师资不足。在日本,越艰苦的学校教师的待遇越高,而在中国,则是在名校的教师的收

  入更高!所以,中国要想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及城市择校问题,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让教师流动起来,加大对弱校的投入,让学校均衡化,让家长和学生无校可择!当然,建立教师流动机制还要求建立相应的后勤保障机制,逐步实现在交换区域内的教师待遇的统筹管理,逐步消除交换区域内公立学校的教师待遇差距,统筹管理教师的住房、医疗保障等,确保教师不因流动而利益受损。

  3.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要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师的薪酬水平是不现实的。但是,应把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的政策尽快落到实处。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待遇,让大学毕业生争着,抢着象当公务员一样当老师,到那时,能当上老师的人大多都是优秀的,还愁没有优秀的师源吗?使教育真正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这样,教师才会全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也不会再出现补课等不正常的风气。

  4.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到优秀的年轻人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提高了,社会地位自然就提高了,而不是现在的只有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帽子,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到农村本来就艰苦,还要因为经济收入低而受到家人的不理解,受到社会

 的歧视,还有谁愿意全心搞好教育。应该确保农村教师的年收入高于城市教师,让教师在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之间做选择,这样,可以有助于师资的均衡化。所以,要将城市的中小骨干教师派到定点县的乡、镇、村的学校从事基础教育,并作为晋级、晋职、评优的条件,并派相应的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到农村学校去挂职,共谋教育的均衡发展。

  5.改变教师的评价机制。现在的基层学校,分数和升学率基本上是教师评奖的唯一依据。至今还没有一种实用的、比较公正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大家比较认可的评价教师业绩的方法。我们的教育部门应该下大力气研究和探讨教育评价问题,严格实行职称评聘分离和严格控制职数。

  总之,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已经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义务教育应该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免费向国民提供。政府有权利,也有义务促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然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几代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希望中国能早日实现教育平等,教育公平这一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皮小林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3 年第一期

  2. 《从矿难看教育资源不平衡带给人的不平等》 2009年2月23日09:47 来源:人民网―强国社区

  3.《教育发展不平衡现状之我见》 2003 年 7 月 8 日 00:21

 新浪科技

  4.《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 杜玉红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 1版 (2000 年 1 月 1 日)

  浅谈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及对策

 中文系

  084 班

 30 号

  杨美

推荐访问:教育不平衡 不平衡 完整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