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学习百年党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

时间:2022-06-20 12:0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学习百年党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学习百年党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

学习百年党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5篇

学习百年党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篇1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院系班级:

姓 名:

学 号:

辅导老师:
邓云伟

完成日期:
2013.5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要: 中华民族在进入近代以后,经历了一段极为曲折屈辱的历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成为历代仁义之士一直努力探索和奋力追寻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希望,也在其执政过程中勤恳执政,历创佳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艰巨工程,长期以来却并未被民众乃至部分执政人员深入了解和参与。在众多民众和部分执政人员心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尚停留在口号阶段,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造成了巨大障碍。面对新世纪,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清楚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意义,广泛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和方向,将大大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民参与,实现复兴进程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中华民族、复兴、意义

目 录

1.引言 4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4

2.1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容 4

2.2中华民族为何要实现伟大复兴 4

2.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 5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 6

3.1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6

3.2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群众基础 6

3.3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6

3.4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选择。

7

3.5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7

4.结论 8

参考文献:
8

1.引言

在人类文明史中,曾出现过许多古老的文明国家,如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古希腊、古罗马等,这些古老的文明,无不发生过重大的历史断裂甚至消亡,而只有“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文化从未被外来力量所中断,而一直生存并绵延发展至今。

“复兴”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概念。它并不是回归中国昔日辉煌,而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重新走在世界各国前列;
它不仅是某些经济发展指标的简单放大,而且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和国防等诸多方面的全面繁荣和进步;
它是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重新开始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而不是对任何别的国家乃至对世界的威胁。“复兴”也是对现存世界文化格局的有力冲击和修正,从而改变由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意识不断膨胀所造成的文化结构失衡。它将使古老中华文明的传统和价值再次得到肯定,这种自信心的恢复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出现,从而开创世界各国文化真正平等交流、和而不同、并行不悖、共同发展的人类文明新纪元。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2.1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容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涵盖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是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内的全面复兴,其内涵相当的广泛。对于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人民的共同愿望。

2.2中华民族为何要实现伟大复兴

古老的中华民族能在渡尽劫难之后保持历史文化传统不中断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复兴,这一历史现象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它充分显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又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中华民族不断培育和弘扬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凝结而成,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撑,“复兴”才必定得到实现,同时反转过来“复兴”的不断向前推进直至最终实现又必定会促使中华文明进一步发扬光大。复兴的中国必将重新恢复古代中国的开放传统,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广泛学习和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化,充实、改进和提升中国文化的现代内涵,经过综合创新,真正建设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文化。中华文明将创下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的旷古奇迹。

PriZd
+@
  “复兴”无疑是对现存不合理世界文化格局的有力冲击和修正,从而改变由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意识不断膨胀所造成的文化结构失衡或曰文化生态失调,它将使中华文明乃至东方文明摆脱长期以来受鄙视、受压抑的地位,使古老中华文明的传统和价值再次得到肯定,这种自信心的恢复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出现,从而开创世界各国文化真正平等交流、和而不同、并行不悖、共同发展的人类文明新纪元。

2.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目标,但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扎实推进的工程。若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首要工作即是明确界定和描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表现,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使其为民众所接受,并成为全民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行动指南。

在学术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的讨论中,众说纷纭。在综合分析各方观点的基础上,我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包括以下内容。

从国内来看,至少应体现为经济发达、政局稳定、政局清明、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且共同繁荣、人民富裕、民气旺盛、祖国统一八个方面;
从国际上看,应体现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明显加大、拥有良好的国际环境三个方面。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3.1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作为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历史性的抉择和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和坚持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赋予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本质上讲,这是一条富民强国,复兴中华之路。另外,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孕育和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使我们获得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又继续开拓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灿烂前景,只要我们坚持富有成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中国的发展进步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充满希望。

3.2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群众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中,一直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路线方针,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这是我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行中,中国共产党应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持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动员全国和全民族的力量,也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3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首先,中国选择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在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和平发展理念即是对“和”的思想的现代转换,“和”构成和平发展核心价值的重要部分。和平发展凝聚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价值取向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途径和原则,是中国一贯坚持的独立自主政策,也被中国历代领导人在外交政策中得以坚持。再次,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也是符合和适应当今世界时代主题和潮流要求的。伴随着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潮流。这一世界潮流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我国采用和平发展的战略,将实现对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战略机遇期的充分利用,大大推动我国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总之,中国坚定不移的沿着和平发展的战略路径发展,必定能够使中国继续扩大其国际影响,凝聚民族活力,塑造稳健进取、温和友好的国家形象,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4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选择。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为了加快发展步伐,单纯追求生产力发展的做法多次出现过,试图仅仅通过思想领域的“革命”推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尝试也有过,但都没有成功。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国情和时代背景,能够有效地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科学的发展观,从宏观上讲,就是坚持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从当前的实践要求来看,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现实的道路。

3.5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强盛的经济、昌明的政治和繁荣的文化。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必将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复兴。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的复兴及其所达到的高度和成就,较之于经济和政治更具有持久的竞争力和永恒的生命力,因而其地位和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

4.结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乃至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我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民参与、努力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将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2011年10月10日 《人民日报》社论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人民网2006.6.15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

学习百年党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篇2

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时下,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热议随之升温,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引发了强烈的反响。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可喜的现象,说明人们对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紧迫;
也说明,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除了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以外,还必须有与之相称的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软实力”的必要匹配。舍此,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全面、不完整的;
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它关系到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中国和平崛起的基础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民的信念、信仰、精神面貌、道德风尚和价值观、世界观等核心问题。

现在的经济,不是原始社会自然经济,它不是一个自然现象,而是人类奋斗的结果,所以经济本来就包含于文化之中,文化建设要优于经济建设,在历史上中国曾经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大国,我们的文化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十九世纪中期以来,由于西方世界的影响,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文化不如西方国家,中国事事不如人,处处不如人,但是一百多年的历史表明,西方文化固然有它的长处,需要我们向他们学习。我们看到中国的文化有它优良的价值和现代的意义,所以现在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但是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本位立场。所以我们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应该首先是中国文化的复兴,那么中国文化有序的进行调整应该是我国政府的战略目标,

对于我们这个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国来讲,我们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我们不能放弃文化建设,没有文化,我们的国家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所以中国文化的复兴是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兴衰不可分的,中国文化有效的调整应该是经济持续发展真正的动力,应该是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和谐统一的根本保证,中国文化没有进行有序调整是中国近百年来处于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所以有序的调整中国文化,也是使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以我们要确立一个文化建国的战略目标。

学习百年党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篇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全体中国人民心中最美好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描绘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瑰丽前景,指明了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实践路径,确立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历史坐标,开启了中华民族新世纪的筑梦工程。

  实现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力量。这力量,源自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精神追求。作为唤起亿万人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梦既是物质的,更是文化的。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这就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

  文化的力量在哪里?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个以人化文、以文化人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的力量体现在人身上,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育人、立人、强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大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多途径,最基本的途径是阅读。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阅读为本。一个人的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
一个民族的阅读传承,决定了这个民族能不能站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发挥引领作用;
一个国家的阅读力,就是一种竞争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每个人作为梦之队的一员,都有责任用阅读夯实知识根基,用阅读提升自身素质,用阅读激发精神动力,用阅读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我们大力倡导阅读要有形。苏轼说:“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作为一种精神活动,阅读只有依托有形的方式,才能释放出无形的力量。

  有形就是要爱读书,养成阅读的习惯。在我国,崇尚读书的文化传统由来已久。古代那些韦编三绝、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读书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始终坚持自己的阅读生活。近代那些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都不忘留给子孙后代“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的家训。毛泽东同志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都没有放弃“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的读书原则。习总书记当年到陕北梁家河村插队,留给乡亲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爱看书”。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的当今社会,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应激发和呵护阅读渴望,更加需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好读书、乐读书,自觉养成开卷有益的理念和博览群书的习惯。

  有形就是要读好书,划出阅读的边界。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必须有所选择,明确阅读范围,努力做到读好书。特别是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应当按照习总书记要求的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多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多读本职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不断提高知识化和专业化水平;
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有形就是要善读书,讲求阅读的方法。王夫之说:“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
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学是思的前提,思是学的深化,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读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勤学善思是读有所悟、读有所获、读有所得的根本途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在这个“知之为知之,不知搜索之”的数字阅读时代,如果一个人不想成为信息的奴隶,就必须且读且思、善读善思,力求把零散的、孤立的、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系统的、联系的、理性的认识,真正领悟真谛,提出独立见解,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我们大力倡导阅读要有行。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只有把阅读与力行结合起来,才能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正确认识事物本质,才能提升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

  要在行走中丰富阅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丰富人生体验,而人生阅历的丰富与否,又决定了阅读所得的深浅。深陷网络束缚中的人们,尤其需要从“宅”生活中走出来,走近自然,走进社会,走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经典大书和社会大书对读,向实践学习,到基层请教,拜人民为师,求取知识、造就学识、增长见识,在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要在行动中深化阅读。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习总书记也曾经指出,不读书要不得,“书呆子”现象也要不得。读书学习需要经历一个吸收到消化的过程,边学习边行动,在学中用、用中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在认识和处理实际问题中发挥理论和知识的作用。

  要在行为中升华阅读。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是内在素质的外在表达,素质修养又有赖于阅读所具有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养成功能。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从自然人变成文化人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技能、能力逐步内化为个人素质的过程,归根结底是一个行为养成的过程。只有从生活的细微之处,体会阅读带来的品格绽放,才能在品味至理、品味至情、品味至性、品味至趣、品味至美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我们大力倡导阅读要有型。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阅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在于把自己塑造成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并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要用阅读塑造人生之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魂。阅读的功用,就是要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从知与行的结合上,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道德良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和群体意识,外化为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规范,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为国家发展助力,为民族进步铸魂,也使我们自己在读书学习中实现人生的“高大上”。

  要用阅读塑造社会之型。中国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途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根源于理论的彻底、坚定、清醒、自觉。历史经验表明,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化为推动实践的强大力量。阅读的功用,就是要在利益多样、价值多元的今天,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使全体人民、整个社会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用阅读塑造政党之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圆中国梦。党的力量在于组织,组织的生命在于不断学习。面对世界的新变化、形势的新发展,我们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建设学习型执政党作为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前提和基础,放在了首要位置。阅读的功用,就是提升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实施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全民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阅读,共共同品味悠远的书香,共同传递阅读的力量,共同拥抱中国梦梦想成真的美好明天!

学习百年党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篇4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核心问题 

刘亚洲 

2011年08月02日09:03   来源:《求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核心问题 --中国共产党新闻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再次提醒全党同志:“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类发展史上一项恢弘壮丽又艰巨复杂的宏伟事业。实现这一事业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领导核心是由其自身优势决定的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使其成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这一选择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特质和优势决定的。这种特质和优势决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武器,要靠中国共产党提供。从鸦片战争以后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始终存在着“中国向何处去”的理论探索和选择。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使中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不同时期全国人民团结奋斗、谋求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道路,要靠中国共产党开辟。选择什么样的革命和发展道路,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在近代中国百余年的探索中,一系列改良、变法和农民革命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都没有使中国走出黑暗。中国共产党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紧密结合国情,带领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中国人民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从党领导人民完成的“三件大事”,特别是从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宏伟道路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开辟。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制度体系,要靠中国共产党确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借鉴人类民主政治发展有益成果,紧密结合具体国情和实践探索,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实践充分证明,这套由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及各项具体制度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制度优势。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依靠力量,要靠中国共产党凝聚。中华民族复兴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事业,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把全中国各方面意志、力量凝聚起来。中国共产党作为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作为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使党领导的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相连,党的建设发展与人民福祉的改善紧密相连,给中华儿女以巨大激励和鼓舞,也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同时,中国共产党以其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勇于牺牲、开拓创新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和信赖,在中国具有不可撼动的巨大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立足当代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列宁指出:“任何革命运动,如果没有一种稳定的和能够保持继承性的领导者组织,便不能持久。”90年来的生动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稳定并能保持继承性的坚强有力的领导者组织。当代中国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阶段,要实现全面、持续、快速的发展,关键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古今中外,既有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而创造盛世的成功经验,也有由于盲目乐观和错误认知而丧失战略机遇导致衰落的惨痛教训。中国共产党人注重从历史和现实中吸取深刻教训。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果断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推进改革开放战略,开创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带领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挑战和风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代中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各种矛盾凸显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用30多年时间实现的快速发展,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用上百年时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这些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在我国相当短的时间里集中表现出来,其复杂性、关联性、紧迫性世所罕见。在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面前,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有效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出现的困难和风险,有力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国际盛会,为中国创造了安全稳定、和谐有序、快速发展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环境。

  保证当代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惟一正确的发展道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论形势多么复杂、社会主义面临多少困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是我们当前最值得珍视的政治资源和组织优势。同时,要更好地解决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的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等问题,实现科学发展,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才能有效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健康发展问题,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

  三、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对民族复兴应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来担当

  当代中国正经历空前伟大的社会变革与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负有重大历史责任。每个中国共产党人都要自觉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中华民族复兴最根本的核心利益来维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担当,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义不容辞担当起维护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使命。

  始终坚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当代中国,政治方向最核心的就是要始终着眼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加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乃至整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领导。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不是把原来建立的制度推倒重建,不是照搬西方那一套,而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是要抛弃而是要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邓小平同志说过,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越完善,我们就越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党的领导地位就会越牢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惟一的执政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民心向背,关系能否长期执政。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许多迫切要求。要着眼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立一套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完善体制、有效机制和具体制度。要适应社会生活空前活跃和多样化的趋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和生存价值。要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人民的满意度。

  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的自身建设越巩固,就越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越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以更开阔的视野加强自身建设,以更大的包容性吸纳创新执政观念,以更高效清明的形象赢得民心。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抓住和解决对全党带有战略性、基础性、根本性的突出问题。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奠基工程,在坚守信仰高地、弘扬革命传统、树立道德新风上为全社会做出表率。把对党忠诚作为无产阶级党性修养的突出课题,大力倡导赤胆忠心、襟怀坦白、敢讲真话、追求真理的可贵品质,对党忠诚坦白,忠心耿耿做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以良好的作风形象取信于民,增强党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作者:国防大学政治委员 )

学习百年党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篇5

十八大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
颂歌献给十八大
金秋的蓝天,披红挂彩,金秋的山河,笑逐颜开。五十六个民族的渴望,今天如愿以偿,十三亿人民的企盼,终于如期到来。震天的欢呼,雷鸣的掌声,我们迎来了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长江,黄河,纵情高歌,歌飞天外!长城,昆仑,振臂高呼,喜满心怀!
啊,这是情的高山,爱的大海,花的原野,歌的世界!十八大的喜讯,十八大的新闻,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凝视金色的锤镰,我们百感交集,喜浪千叠;
仰望飘扬的党旗,我们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十八大,是九十一年中又一座闪亮的里程碑!
这座里程碑,指示着灿烂的前景,也蕴含着对奋斗历程的回顾。聆听十八大的掌声,我们仿佛看到南湖红船的灯火、秋收暴动的镰刀、省港罢工的铁锤。这里,大渡河的涛声同掌声一齐骤响,摧毁石头城的炮吼同春雷一起共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高高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站起来了,一个古老美丽的国度,一个苦难不屈的民族,从血泊里站起来,从废墟上站起来,从晨曦里站起来,从信仰里站起来,漫天霞光拥着冉冉升起的民族之脊,山川大地托起东方最壮丽的篇章。


几十载风风雨雨,几十载彷徨渴望,中国人民终于告别黑暗、走进黎明的曙光。令人兴奋和喜悦的是当代中国不再是封闭和沉寂,而是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亲自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国门敞开,不尽春波。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神州的每一块土地再度觉醒,建设小康的欢歌陶醉了祖国城乡,科学发展观播下了崭新的希望,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国人的追求和向往。
十八大的盛会,敞开了博大的胸怀,新世纪的历史展开新篇,祖国洁净的蓝天下,为迎接新长征的胜利,神州大地期待着春风吹绽繁花似锦的号角!

当十八大的曙光同黎明一起踏进千家万户的窗棂,当十八大的金钟同松涛一起回荡在万水千山,共和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新的惊喜与幸福,华夏天空的每一寸云彩都托起新的希望与理想。看吧,三峡工程的巍巍丰碑高攀起民族的骄傲,西部大开发的雷声让世界惊叹,翱翔于九天之上的“神舟”宇宙飞船向全世界昭示中华的强大,驰骋在世界屋脊的青藏列车正奏鸣着继往开来的乐章,深化改革的车轮满载着十三亿中华儿女拓展康庄大道,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的成功举办展示着强大的国力......

十八大盛会,把阳光请进来,把春风请进来,把希望请进来,十八大为我们描绘了改革开展的宏伟蓝图,十三亿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灿烂辉煌,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蓝图激荡人心。我们聚合在十八大指引的起跑线上,踏上新的征程。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党史 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 学习百年党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 学习百年党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如何认识百年党史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