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主题名称

时间:2022-08-08 10: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主题名称(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主题名称(全文完整)

 

  主題名稱 闇夜裡的女性 教學時間 教學對象 教學人數 設計者 150 分鐘 高中二年級 36

 學科領域

  國 文 科 劉子維

 設計理念

  清代袁枚〈 祭妹文〉 雖為一哀悼文, 性質上具備應用文功用; 其在字裡行間流露出袁氏兄妹真摯情感之餘, 對於傳統女性身分的價值, 亦有所反省:

 至少包括教育以及主流價值兩方面:

 首先, 古代女子 「無才便是德」, 袁素文因家庭環境的優勢, 有所接觸學問,下場竟是袁枚所述的「予幼從先生受經, 汝差肩而坐, 愛聽古人節義事, 一旦長成, 遽躬蹈之。

 嗚呼!

 使汝不識詩書, 或未必艱貞若是。

 」 聖賢詩書, 居然是鑄成袁素文乖舛命運的元凶!

 其次, 自從宋明理學家力倡 「餓死事小, 失節事大」 成為主流價值以來, 「貞節牌坊」 象徵「貞婦烈女」 畢生的至高榮譽; 然而, 耀人光環背後, 不知有多少夜裡嘆息。

 袁素文即是受到這種當代主流價值所影響, 執意嫁給高氏, 成了傳統體制下的犧牲品。

 男女的差別並不是天生的, 而是透過國家、 學校、 家族或媒體等體制的差異安排才產生的結果, 我們應該對人類社會中的兩性角色、 關係有所反省。

 而高中生閱讀袁枚〈 祭妹文〉, 除了體會袁氏兄妹間的情誼外, 同時,「文學」 為後世紀錄了前代生命的情態, 究竟鑄成袁素文悲劇性命運的關鍵為何? 即使袁枚或許未嘗深刻意識及此, 但其中予以啟示的性別意涵, 甚至是個人與社會主流之間, 價值選擇的極大衝突, 實在值得同學們深入頗析。

 當然, 袁素文的悲劇在古代絕非孤例, 清代諷刺小說吳敬梓《儒林外史》中, 王玉輝「勸女殉夫」 一事, 也同樣予以我們無限震撼與啟發──闇夜裡的女性, 其生命價值居然為成全大時代的父權主流價值。

 面對提倡「性別平等」 的當世, 我們除了試圖從文中一探過去傳統的性別觀點, 藉由本課程, 瞭解從前女性身分被壓迫的事實, 體悟性別實在不平等之外, 更進一步透過觀賞電影《喜福會》 一劇, 深入探究時空已然轉移, 在現實生活中, 女性的地位與自覺是否已隨著有所提昇, 並期待藉由本次課程, 提供男、 女同學對於性別的不同思考視窗。

  教材架構 1. 翰林版高中國文第三冊袁枚〈 祭妹文〉 課文 2. 電影《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 導演:

 王穎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教學目標 藉由本課課文的講解, 瞭解以下三大主軸:

 一、 性別的自我了解 1. 傳統對於女性價值的限制 2. 女性生涯發展的缺乏自主 二、 性別的人我關係 1. 性別角色扮演 2. 婚姻與家庭 3. 性別與法規 三、 性別的自我突破 1. 社會建構的批判 2. 自我的開展

 1-1 能反省性別特質的刻板印象 1-2 能批判社會中女體被物化的事實 1-3 能比較婚姻對兩性生涯發展的影響差異 1-4 能體會社會主流價值對於個人的影響 1-5 能發展出不受性別限制的生涯選擇 2-1 解構性別分工的偏見 2-2 能察覺女性在婚姻中的不由自主 2-3 能比較「離婚」 對於兩性不同的生命意義3-1 能體認「性別平等」 非口號的重要性 3-2 能比較從古至今, 性別平等觀念的進展 3-3 能培養自覺, 並從周遭女性反省起 3-4 能發展不受性別限制的興趣發展

  單元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分)

 教具

 壹、 課前準備 一、 課前準備 a 老師:

 資料蒐集與整合、 授課簡報製作、 教案設計、 學習單編撰 b 學生:

 複習袁枚〈 祭妹文〉 課文, 並思考學習單上的問題 二、 授課當天 a 老師:

 教學媒體準備與裝置 b 學生:

 在上課前分六小組討論, 每組六人。

 選一名小組長負責統籌全組。

 並在適當時機, 踴躍發言

 貳、 課程開始 【進教室, 裝置教學媒體, 發下學習單, 準備上課。

 一、 引起動機 各組討論以下問題, 並請第一、 第二組各推派一名組員依序上台報告 5 分鐘:

 1. 如果你可以選擇, 你希望你當男生, 還是女生? 為什麼?

 2. 說說看, 就你自己的觀察, 當男生或當女生, 在古代與現代,各有什麼優勢與限制?

 3. 觀察家人的日常互動, 爸爸與媽媽在家庭裡, 各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最後 10 分鐘老師、 同學綜合討論, 並帶入課程主題。

 二、 袁枚〈 祭妹文〉 課文情節複習, 勾起記憶

  1-1 2-1

 1-1

 】

 2 10

 10 5

 麥克風 學習單 單槍投影機 簡報資料

 先複習袁枚〈 祭妹文〉 情節始末, 並閱讀袁枚〈 女弟素文傳〉:

 「高渺小僂而斜視, 躁戾佻險, 非人所為。

 見書卷怒, 妹自此不作詩; 見女工又怒, 妹自此不持鍼黹; 索奩具為狎邪費, 不得則手掐足踆, 燒灼之毒畢具, 姑救之, 毆姑折齒; 輸博者錢,將負妹而鬻, 妹見耳目非是, 告先君, 先君大怒, 訟之官而絕立。

 」 瞭解其婚姻生活。

 三、 袁枚〈 祭妹文〉 性別訊息大搜羅 問題引導說明, 提醒同學應該注意的文句線索。

 各組討論以下問題, 並請第三、 第四、 第五及第六組在下一節課各推派一名組員依序上台報告以下四題。

 3 20

 1-3

 2-2

  1-4

 1-5

 1-1

 【第二節】

 第三、 第四、 第五及第六組各推派一名組員依序上台報告以下四題, 各 10 分鐘:

 (一)命之所存, 天實為之, 然而累汝至此者, 未嘗非予之過也。

 予幼從先生受經, 汝差肩而坐, 愛聽古人節義事, 一旦長成, 遽躬蹈之。

 嗚呼!

 使汝不識詩書, 或未必艱貞若是。

 」

 1.婚姻是終身大事 ,藉由上文 ,可得知袁素文的人格特質如何?她在作婚姻抉擇時, 至少受到哪些方面的影響?

 →她自以為擇善固執, 盡信古書上之大義, 殊不知那些盡為父權社會下的主權價值, 也因如此 , 她忽視了自己的生命價值。

 2.袁枚將其妹乖舛的悲劇婚姻歸結以「雖命之所存, 天實為之」宿命論, 你是否同意他的說法? 請說明理由。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 自己可以改變, 並不一定要歸於宿命。

 3.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 袁素文有幸得以接觸學問, 擁有受教的機會。

 這對於她的生命歷程有何影響?

 →她因此盡信古書, 並且盲從實踐, 終致誤了自己的幸福。

 (二)評他「引誘良家婦女, 娥媚都拜門生」。

 而〈 祭妹文〉 袁枚自述「汝之義絕高氏而歸也, 堂上阿嬭, 仗汝扶持; 家中文墨, 眣汝辦治。

 嘗謂女流中最少明經義、 諳雅故者; 汝嫂非不婉嫕, 而於此微缺然。

 故自汝歸後, 雖為汝悲, 實為予喜。

 」 1.宋代朱淑真自言「女子弄文誠可罪」, 對於自己以女子身分操觚, 不免帶有幾分罪惡感。

 我們從袁枚這段文字中, 可見袁枚對於「女子弄文」 有何不同見解?

 →袁枚不受傳統觀念影響, 能肯定女子文藝方面的才華。

 2.趙翼所言代表的是世俗一般看法, 試問他們所持何種觀點?

 →他們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 不應該接觸學問。

 袁枚說道:「汝以一念之貞, 遇人仳離, 致孤危託落; 雖 袁枚收隨園女弟子, 不顧外界非議, 他的好友趙翼甚至批

 10

 10

 麥克風 簡報資料

 3-3

 1-3

 3-3

 2-3

 2-3

 2-3

  3-1 3.袁枚說的「雖為汝悲, 實為予喜」, 究竟指什麼事? 為何這麼說?

 →袁枚肯定妹妹文藝方面的才華, 同時不忍她犧牲在家庭之中, 所以她離婚歸來之後, 表面上似乎婚姻生活破滅, 但可喜卻是能夠真正活出她自己, 在自己興趣的領域中盡情發揮。

 (三)

 甲:

 事好翻成夢, 天高欲問難。

 如何終歲望, 不得片時看?

 強仕年將過, 徵蘭夢又殘。

 萱堂頻問信, 強自報平安。

 (袁素文〈 阿兄得子不舉〉)

 乙:

 吾自戊寅年讀汝哭姪詩後, 至今無男, 兩女牙牙, 生汝死後, 才周晬耳。

 予親雖在, 未敢言老; 而齒危髮禿, 暗裡自知, 知在人間, 尚復幾日!

 阿品遠官河南, 亦無子女,九族無可繼者。

 汝死我葬, 吾死誰埋, 汝倘有靈, 可能告我? (袁枚〈 祭妹文〉)

 由以上兩段文字, 可見男性在婚姻生活中有何責任或壓 力?

 →即「傳宗接代」 的壓力, 同時也是因傳統「重男輕女」的緣故, 認為只有男性可以繼承家族命脈。

 (四)〈 祭妹文〉 曾提及「汝之生平, 吾已作傳」, 根據袁枚〈 女弟素文傳〉 所述, 袁素文的婚後生活, 受到丈夫殘酷的家暴,甚至「輸博者錢, 將負妹而鬻, 妹見耳目非是, 告先君, 先君大怒, 訟之官而絕立。

 」 總算脫離了可怕的婚姻。

 1. 如果請你給袁素文一段忠告, 你將怎麼建議她呢?

 →請同學自行發揮, 老師適時予以引導, 或觀念上的釐清。

 2. 由上文, 古代女子「離婚」 是否擁有自主權? 和今天有何不 同?

 →否, 如袁素文之「離婚」, 還要「告先君」, 一切聽取父親的決定為決定, 可以說是沒有自主權。

 特別提醒同學:

 袁素文當初執意結婚, 也是一本貞念, 而結婚對象也並非她自己所挑選, 即她在婚姻上沒有自主權。

 3. 你是否贊同「離婚」 ? 請說明理由。

 →請同學自行發揮, 重點在於具體說明理由。

 4. 你周遭有沒有「離婚」 女性, 你覺得當今社會對她們的看法如何?

 →請同學自行發揮。

 最後 10 分鐘老師、 同學綜合討論, 也等於結束了課文文意延 伸。

 並利用課餘時間, 播放電影《喜福會》(全長 135 分鐘),並請同學認真觀看, 裨益下節課的討論。

  10

 10

  10

 3-3

 3-1

 3-3

 3-3

 3-1 3-2 3-3 3-3 【第三節】

 四、 討論「千里送鵝毛──電影《喜福會》 觀後劄記」

 (一)

 女性文學向來強調女性的「自覺、 自省、 自信」, 依此角度,你覺得原著或編劇者透過本劇, 想傳達什麼訊息給我們?

 (二)

 老婦人記得許多年前她在上海以一個愚蠢的價錢買下的天鵝。

 市場裡的小販喊著, 這隻鳥以前曾是隻鴨子, 伸長脖子直想變成天鵝, 但看看現在, 美得叫人捨不得把牠給吃了。

 老婦人帶著天鵝遠渡重洋, 往美國方向那邊伸長了脖子。

 在旅途上, 她對天鵝咕噥:「在美國, 我會有一個女兒, 長得像我, 但在那邊沒有人會以她丈夫打嗝的聲音來衡量她的價值。

 在那裡, 也沒有人會瞧不起她, 因為她將只會說道地的美式英文。

 在那裡, 她會飽得嚥不下任何悲苦!

 她會明白我的意思, 我會給她這隻天鵝──一隻變得遠超過自己期盼的動物。

 」

 由電影《喜福會》 開始的一段話, 你有何體會? 這跟電影中的一根鵝毛又有何關連?

 (三)

 電影《喜福會》 中的四對母女:

 母親蘇與女兒君、 母親林多與女兒薇莉、 母親鶯鶯與女兒李娜以及母親安美與女兒蘿絲,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對? 試著簡單回顧她們的故事,並說明你的看法或感想。

 (四)本部影片中, 母女間的摩擦、 衝突是因兩代間的隔閡所引起,也因為隔閡, 使得母女得以彼此瞭解, 擁有心聲交會的契機。

 就你觀察, 兩代間的隔閡主要在哪些方面? 造成隔閡的原因何在?

 (五)

 由電影裡拉回現實生活中, 試著檢視看看自己周遭的女性形象:

 母親、 姊妹、 女同學、 女老師等, 你有什麼新的觀察或體悟?

 課程總結。

  參與小組討論 上台報告發言 學習單之書寫 1. 施寄青《高校生的七堂性別課》, 臺北:

 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5 年。

 2. 翰林版高中國文課本第三冊暨教師手冊, 臺北: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 年修訂版新版。

 3.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臺北:

 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0 年。4. 顧燕翎、 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 臺北:

 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1 年。5. 電影「喜福會」:

 http://life.fhl.net/Movies/kiddy/Joy_Luck_Club2.htm(95.10.30)6. 綿密悠長的生命敘事-「喜福會」:

 5

 10

 10

 10

 10

  5

 麥克風 電影《喜福會》 光碟 學習單

 教學評量

 教學參考資源

 http://life.fhl.net/Movies/kiddy/Joy_Luck_Club.htm(95.10.30)

  ★課前思考 1. 如果你可以選擇, 你希望你當男生, 還是女生? 為什麼?

  2. 說說看, 就你自己的觀察, 當男生或當女生, 在古代與現代, 各有什麼優勢與限制?

 3. 觀察家人的日常互動, 爸爸與媽媽在家庭裡, 各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課文延伸討論 一、 袁枚說道:「汝以一念之貞, 遇人仳離, 致孤危託落; 雖命之所存, 天實為之, 然而累汝至此者, 未嘗非予之過也。

 予幼從先生受經, 汝差肩而坐, 愛聽古人節義事, 一旦長成, 遽躬蹈之。

 嗚呼!

 使汝不識詩書, 或未必艱貞若是。

 」

 1. 婚姻是終身大事, 藉由上文, 可得知袁素文的人格特質如何? 她在作婚姻抉擇時, 至少受到哪些方面的影響?

 2. 袁枚將其妹乖舛的悲劇婚姻歸結以「雖命之所存, 天實為之」 宿命論, 你是否同意他的說法? 請說明理由。

 3. 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 袁素文有幸得以接觸學問, 擁有受教的機會。

 這對於她的生命歷程有何影響?

  二、 袁枚收隨園女弟子, 不顧外界非議, 他的好友趙翼甚至批評他「引誘良家婦女, 娥媚都拜門生」。

 而〈 祭妹文〉 袁枚自述「汝之義絕高氏而歸也, 堂上阿嬭, 仗汝扶持; 家中文墨,眣汝辦治。

 嘗謂女流中最少明經義、 諳雅故者; 汝嫂非不婉嫕, 而於此微缺然。

 故自汝歸後,雖為汝悲, 實為予喜。

 」

 1. 宋代朱淑真自言「女子弄文誠可罪」, 對於自己以女子身分操觚, 不免帶有幾分罪惡感。

 我們從袁枚這段文字中, 可見袁枚對於「女子弄文」 有何不同見解?

 2. 承上, 趙翼所言代表的是世俗一般看法, 試問他們所持何種觀點?

 3. 袁枚說的「雖為汝悲, 實為予喜」, 究竟指什麼事? 為什麼這麼說?

 三、 甲:

 事好翻成夢, 天高欲問難。

 如何終歲望, 不得片時看? 強仕年將過, 徵蘭夢又殘。

 萱堂頻問信, 強自報平安。(袁素文〈 阿兄得子不舉〉)

 乙:

 吾自戊寅年讀汝哭姪詩後, 至今無男, 兩女牙牙, 生汝死後, 才周晬耳。

 予親雖在,未敢言老; 而齒危髮禿, 暗裡自知, 知在人間, 尚復幾日!

 阿品遠官...

推荐访问:主题名称 名称 完整 主题

上一篇:廉政教育 下一篇:主题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