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探索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

时间:2022-08-08 10: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探索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2022年),供大家参考。

心得体会:探索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2022年)

 

 心得体会:探索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最新)

 上世纪 80 年代初,X 领风气之先创办乡镇企业,走出了一条“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X 之路”,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40 年来,X 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抓住了一次次重大机遇,实现了“由农转工”“由内转外”“由散转聚”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方阵。2017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分别是 1978 年的 526 倍和 553倍,人均 GDP 超过 3 万美元。我们深切感到,X 过去的高速度增长得益于改革开放,而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改革开放。只有更大力度推进思想解放,不断丰富提升精致城市建设内涵,才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X 新路”。

 从“X 之路”到“现代汽车城”

 X 位于 X 东北部,紧邻长江,这一乡镇企业的重要起源地现已成为国家级 X 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曾经以纺织服装、轻工机械为主的产业结构也转型为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一座千亿元级规模的现代汽车城正加速崛起。从“千亿服装城”发展到“千亿汽车城”,正是 X 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推进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生动写照。

 培育“大产业”。X 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集中资源和力量做大做强“3+5”特色产业。形成了以奇瑞捷豹路虎、观致汽车和丰田研发中心“两整车一中心”为龙头的千亿元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自动化成套设备为重点的千亿元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时尚创意设计为引领的千亿元级纺织服装产业。其中,汽车产业加快由汽车制造端向研发端拓展,由传统汽车研发制造向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研发制造拓展,预计到 2020 年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 1600 亿元,汽车服务业产值达到 900 亿元。同时着力培育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2 个 500 亿元级和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 3 个百亿元级新兴产业,去年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 50%。

 聚力“大创新”。早在兴办乡镇企业之初,X 就利用邻近上海的优势,积极从上海引进“星期天工程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近年来,针对县市一级科技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着力推动“小科技”向“大创新”转变,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镇长团工作试点、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在全国县市中率先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引进北大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省产研院液晶所、金属所等近 30 家“大院大所”平台,推动 1500 多家本土企业与 80 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培育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重点培育 100 家左右科技“小巨人”企业;支持企业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过 93%。

 打造“大园区”。以开发区引领集约高效发展,切实改变过去产业布局分散、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90%以上的规上企业实现进区入园。特别是近年来,按照“一特三提升”工作导向,着力把国家级经开区打造成千亿元级汽车产业城,把国家级高新区打造成全市创新核心区,把省级虞山高新区打造成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去年“三区”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占全市的 56.8%、59.5%和 67.8%。

 从“马路市场”到“全球贸易”

 改革开放初期,X 琴南乡农民自发开辟“马路市场”,地方政府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因势利导创建了全国第一家农民市场——X 招商场(2007 年更名为 X 服装城)。30 多年来,我们始终注重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不断推动服装城顺应时代需求改革创新,实现了从传统批发市场向现代国际商城的跨越。至 2017 年,服装城共建成 35 个专业市场,汇聚近 3000 个服装品牌,市场成交额达到 1488 亿元。

 以贸易试点引领市场转型。服装城作为全国最大的纺织服装批发市场,过去一直以内贸为主,近年来针对单一内贸增幅回落趋势,稳步推进专业流通市场改革。特别是 2016 年 9 月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以来,抢抓机遇,探索简化通关流程、一站式政务服务、信用体系建设、智慧政务商务等措施,构建起覆盖采购贸易全流程的综合监管体系。同时,创新培育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一般贸易“三位一体”外贸方式,建设跨境电商综合示范园,引进阿里国际站、亚马逊等国内外高端电商平台,迅速集聚了近百家境外采购商经营主体,并开通苏州(X)—中亚(跨里海地区)市场采购贸易专列,拓展国际市场新通道和辐射面。2017 年,服装城通

 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商品货值 13 亿美元,拉动市场成交额增长 5 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类商品占比 90%以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市场占比 80%以上。

 以“产城融合”做强“服装之都”。千亿元产值的服装产业、千亿元成交额的服装城是引领 X 从服装大市迈向服装强市的“两翼”。我们把市场改革与产业转型紧密结合,贯通从市场前沿到设计、研发和智能制造的全链条,倒逼服装产业从“以产促销”转向“以需定产”,推动 X 服装原创品牌崛起和贸易供应链重构。结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大力推动服装城向产业服务平台转型,重点打造设计交易、指数发布、电子商务、贸易服务、面料展示等功能平台,引进培育了 100 多个原创设计品牌,促进 X 服装产业由数量增长和价格竞争向研发设计、品牌创新转变,提升价值空间和竞争力,着力叫响“中国男装在 X”的口碑。

 从“退田还湖”到“精致城市”

 1985 年,X 实施“退田还湖”,恢复尚湖 1.2 万亩水面。从尚湖的变迁中,X 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敬畏自然、珍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道理,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称号,使“绿色”成为建设精致城市的鲜明底色。

 深化全域生态布局。经过多年努力,X 基本建成了以虞山尚湖为主的 100 平方公里生态核心圈,以昆承湖、沙家浜、南湖为主的 100 平方公里生态涵养圈,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 65.3%。在此基础上,围绕贯彻长江生态“大保护”要求,在全国县级城市中率先编制市域生态布局规划,重点规划建设以铁黄沙岛为核心的 230 平方公里沿江生态经济圈,打造由三大生态圈和望虞河、海洋泾、常浒河等三条绿色廊道组成的“三横三纵”大生态格局,努力把 X 建成长江经济带生态典范城市。同时,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整改,持续深化“263”专项行动和“散乱污”治理,深入实施“畅流活水”工程,加快总投资 52 亿元的 10 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关停“散乱污”企业 1000 多家,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 83.9%,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到 80%。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以“接轨上海、融入苏州主城区”为方向,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加快构建快速路网、轨道交通、主次干道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彰显古城区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独特优势,打造全域旅游核心区;精心规划建设琴湖、城铁等重点片区,打造城市“客厅”,促进城市生态、业态、形态、神态的和谐统一。全面落实乡村振

 兴战略,充分发挥蒋巷村典型引路作用,统筹建设美丽镇村、特色小镇、田园乡村,每年推进500 个自然村庄环境综合治理,不断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整体风貌和人居环境。

 提升共治共享水平。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完善综合执法与网格化联动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出租房、“三合一”等监管,提高基层自治能力,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围绕全国文明城市“二连冠”和文明创建“大满贯”目标,推动创建“冲刺型”向“内涵式”转变,打造“百姓路长”“百姓楼长”“百姓河长”机制,让老百姓以实际行动参与创建,让文明成为城市最强竞争力。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探索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 高质量 心得体会 新时代